中华诗词自古便是跨越山川的精神纽带,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咏叹,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寄托,诗词的生命力始终在于交流与共鸣。
2025年11月5日下午,北京诗词学会与深圳市长青诗社在京正式签署《诗词评论与研究战略合作协议》。
![]()
《战略合作协议》签暑现场
签约仪式上,北京诗词学会会长褚宝增与长青诗社社长高源作为双方代表签署协议。
协议约定,以诗词研究与评论为核心,围绕五大方向开展深度合作:一是系统开展现当代诗词创新研究、跨学科研究与多元化普及;二是共同构建多层次诗词评论体系及数字化传播矩阵;三是建立经典与当代诗词作品赏析机制,强化学术争鸣与理论建设;四是协同引导非遗主题诗词创作;五是相互支持全国性诗词赛事及其他文化公益活动。
合作秉承“平等自愿、资源共享、专业固本、兼容并蓄”原则,初步合作期限为5年,期满后若双方无异议将自动续延。
![]()
合影留念
北京诗词学会与长青诗社为何要开展深度合作呢?
在文化自信深耕的新时代,跨地域合作成为激活诗词传承活力的关键路径。北京诗词学会与深圳长青诗社的战略携手,以五大合作方向为支点、以务实机制为保障,为诗词界推进跨地域合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范本,其探索之道蕴含着深层启示。
理念共鸣:打破地域壁垒,构建价值共同体
跨地域合作的根基,在于文化使命的同向而行。北京作为千年文脉之都,承载着诗词传统的厚重底蕴,北京诗词学会多年深耕学术研究、典籍整理与人才培育,是北方诗坛的重要标杆;深圳长青诗社作为新时代诗社典范,以创新活力赋能传统诗词,在诗词创作、普及传播、跨界融合上成效卓著,代表着南方诗坛的蓬勃生机。两地诗词组织虽处南北,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使命上高度契合。
正如北京诗词学会会长褚宝增所言:“北京是全中国的北京,深圳也是全中国的深圳,两地的诗词组织本合同肩负着繁荣发展中华诗词事业的重任。”这种超越门户之见的共识,让双方得以突破地域局限,聚焦“创新传承、广泛传播”的共同目标,签署《诗词评论与研究战略合作协议》,将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合力。这启示我们,诗词界跨地域合作需先凝聚价值共识,摒弃“画地为牢”的思维,以“诗词兴则文化兴”的大局观,构建起“资源共享、兼容并蓄”的合作共同体,让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在共鸣中互补共生。
路径创新:锚定核心领域,打造多元合作矩阵
有效的跨地域合作,离不开精准的切入点与多元的实践路径。北京诗词学会与深圳长青诗社的合作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以“诗词研究与评论”为核心,构建了覆盖诗词学术研究、诗词创作、普及传播等全链条合作体系。在学术研究上,聚焦现当代诗词创新、跨学科融合等前沿议题,通过联合研讨、成果共享深化理论建设;在传播赋能上,携手打造数字化传播矩阵,让传统诗词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泛受众;在创作引导上,聚焦非遗等时代主题,推动诗词创作与当代文化需求同频;在诗词创作普及推广上,联动开展多元化普及活动与全国性诗词赛事,让诗词文化浸润更多心灵。
这种“核心引领+多点支撑”的合作模式,避免了跨地域合作中常见的形式化困境。它启示我们,诗词界跨地域合作需摒弃“浅尝辄止”的交流模式,围绕学术研究、作品创作、传播普及、人才培养等核心领域,设计具体可落地的合作项目。既可像京深两地般构建多层次评论体系,也可借鉴皖深诗词组织“基地共建+诗旅采风”的模式,让合作从“单次交流”转向“长效联动”,从“零散活动”升级为“体系化合作”,让诗词文化在多元互动中焕发新活力。
机制保障:健全制度体系,确保合作行稳致远
跨地域合作的生命力,在于“言之有物、行之有果”的机制保障。北京诗词学会与深圳长青诗社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5年合作期限与“每年有活动、有成果”的目标,指派专人担任联络员统筹协调,约定近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了“战略协议+执行细则+专人负责”的闭环机制。这种务实作风,让合作从纸面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避免了“签约即落幕”的尴尬现象。
这一实践印证了,诗词界跨地域合作需筑牢机制根基。一方面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线上会议、实地互访等形式保持密切联动,及时破解合作中的堵点难点;另一方面要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将研讨成果汇编成册、创作作品结集刊发、普及活动形成品牌,让合作成效可见可感;同时可探索资源互补机制,推动不同地域在学术资源、创作素材、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双向赋能,如北京的学术优势与深圳的创新资源结合,让传统研究更具时代性,让创新实践更有底蕴。
生态构建:以点带面辐射,激活诗界整体活力
单个合作案例的价值,更在于其示范效应与辐射能力。北京诗词学会与深圳长青诗社的合作,不仅是南北两地的双向奔赴,更为全国诗词界树立了合作标杆。其“平等自愿、专业固本”的原则,“学术+传播+创作+普及”的多维模式,为其他地域诗词组织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无论是跨省联动还是同城协作,都可借鉴其价值共鸣、路径创新、机制保障的核心逻辑,形成“一点突破、多点开花”的合作生态。
从更深层面看,这种跨地域合作正在重塑当代诗词生态。它打破了地域文化的孤立发展,让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诗词创作相互滋养;它搭建了全国性的交流平台,让基层爱好者有机会接触优质资源,让优秀创作者获得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它推动诗词文化从“小众雅集”走向“大众共享”,在跨地域传播中不断扩大影响力。正如诗词的韵律需要平仄对仗的配合,当代诗词的传承发展也需要不同地域的协同发力,在互学互鉴中构建起开放包容、生机盎然的行业生态。
实践证明,唯有团结合作,才能让诗词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磅礴生机。北京诗词学会与深圳长青诗社的合作,以理念为魂、以路径为骨、以机制为脉,勾勒出诗词界跨地域协作的清晰蓝图。当更多诗词组织打破地域壁垒、凝聚文化共识,以务实之举推进深度合作,中华诗词必将跨越山海、联通古今,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千年诗韵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