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执笔,是记者永恒的荣耀;为百姓发声,是记者不变的初心。
当第26个记者节的晨光洒向大地时,无数新闻工作者再次踏上采访征程。这个不放假的节日,不仅是记者这一职业荣誉的象征,更是责任的提醒,提醒着每一个编辑记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传播方式如何变化,人民永远是新闻工作最坚实的根基和最明亮的灯塔。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记者职业似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质疑,特别是短视频平台爆火之后。然而,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能当记者吗?或者说,人人都能做好记者吗?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所有会唱歌的都是歌手,不是所有能写稿子和拍视频的都叫记者。当我们翻开那本不算厚的新闻史,那些真正被铭记的记者,除了有好文采,好故事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怀着一颗为民请命的心。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无论昔日在职还是如今退休,我始终将“心为民所系,责为民所担,魂为民所立”作为座右铭。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人民,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这是记者的崇高信仰。从某种角度来说,记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史官,他们虽然不居于庙堂,但却一直行走于江湖,记下百姓的冷暖甘苦,说给天下人听。
![]()
“心为民所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记者职业的起点。记者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当洪水肆虐时,记者们逆流而上直奔现场;当疫情严重时,记者们和白衣天使一起深入隔离区,将一线的情况详实记录。一位同行曾经调侃说:“干咱们这行,白衬衫出门,迷彩服回家是常态。”这种的幽默背后,是对记者这一职业的深刻理解。真正的记者,他们的心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俯下身子才能听到大地的心跳,只有贴近泥土才能闻到生活的芬芳。
“责为民所担”,是记者职业的分量。记者的笔,看似轻轻几克,实则重逾千钧。一篇报道可以推动一项政策变革、一篇调查可以改写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个新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记者就是“人形GPS”,哪里有问题,定位就往哪里跑。当虚假信息泛滥时,记者是真相的守门人;当社会需要监督时,记者是权力的啄木鸟。这种责任,不是负担,而是荣耀。
![]()
“魂为民所立”是记者职业的灵魂。记者这一职业的灵魂,不是为自己立传,而是为百姓发声。我认为,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记者更需要有“立魂”的定力,要学会在流量的漩涡中保持清醒,在点赞声中听见沉默的大多数,这才是记者真正要做到的坚守。当我们在报道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时,其实是在为千千万万普通人代言;当我们在记录一个社区的变化时,其实是在为整个时代留痕。这种灵魂的确立,让记者职业超越简单的信息传递,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
记者节的鲜花和掌声终会散去,但为民请命的使命永远在路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科技创新到文化繁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记者应当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讲好中国故事,当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记录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此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