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苏小松艺术特展于11月7日至16日在上海程十发美术馆举行,题为“时至骨自换”。此次展览由张立行担任策展人,钱文忠担任学术主持,集中呈现了画家苏小松近年创作的近百件山水、人物、花鸟作品。
苏小松1964年生于上海,199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同年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曾任《艺苑掇英》策划编辑。他先后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现为上海书画院画师。
苏小松的艺术之路始于对海派传统的深入学习。少时随海上名师蕉雨研习虚谷画风,奠定了他对传统笔墨的敏感与理解。担任策划编辑的经历,让他得以遍览各地博物馆珍藏的唐、宋、元、明、清珍贵原作,对中国古典绘画精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展览现场 苏小松(右)
![]()
东坡赤壁图 纸本设色 135×60.5cm 2021年
本次展览以山水画数量最多,其中两幅巨构《移居图》、《寒山金阙》尤为引人注目。这些作品体现了苏小松既从宋元经典中汲取灵感,又以当代视野重新观照。
![]()
移居图 192×470cm
![]()
摹 钱选 洪崖仙踪图(局部) 35×137cm
![]()
待涨图卷(局部) 35×179cm
苏小松对传统的继承并非简单模仿。此次展览中,苏小松重新描摹钱选的代表作《洪崖仙踪图》,取材道教神仙人物洪崖先生,这一选择体现了他对隐逸高士精神的向往与对传统文人画精神的延续。而《待涨图》则是他的得意之作,采用“截取式”构图,以精细的笔墨以工带写生动描摹了几位普通船民等待涨潮的特定场景。
![]()
展览现场
正如策展人张立行所言,苏小松从宋元经典绘画中汲取了丰富的灵感和养分,其画作精细入微,既传承宋元风骨,又融合当代海派审美趣味,在典雅格调中透露出空灵悠远的意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