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熊老师】企业管理咨询10年,每天为您免费分享员工激励、企业管理、为人处世、商业智慧等干货文章和视频!文末有“彩蛋”.
破局内卷!这家工厂靠“给员工加薪”,利润反增30%!
制造业的竞争,已从“价格战”转向了“人效战”
“再这样下去,工厂真的要关门了!”
深夜11点,东莞的李老板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上个月的财务报表感觉到头很痛。
原材料涨了20%,工人工资连年上涨,可客户还在拼命压价。“你不做,有的是人做!”——这句话成了采购商的口头禅。
更让他焦虑的是,车间里的工人越来越难管:计件时只求数量,次品率高达8%;计时时磨洋工,8小时活硬是拖到10小时。老师傅一个个离开,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
这不是李老板一个人的困境。据统计,67%的制造企业主认为,人力成本上涨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但同时,71%的企业人效不足50万元/人/年。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01 颠覆认知:降低成本的最好方法,是给员工“加薪”!
一提到降成本,很多老板的第一反应是:砍费用、压工资、换更便宜的原材料。
但结果是:质量下降、员工流失、客户投诉——陷入恶性循环。
浙江某注塑厂的王总曾分享:“为了接单,我们把利润压到5%,以为靠走量还能生存。结果工人因为工资低不用心,次品率飙升到12%,赔了客户不少钱,最后单子也丢了。”
真正的成本黑洞在哪里?
在员工的“不关心”里!一个螺丝没拧紧导致产品返工,一堆操作不当报废的原材料,一次交期延误的客户罚款……这些隐性成本,远比给工人多发几百块工资可怕得多。
聪明的老板开始明白:在制造业,想从根本上降本增效,最好的方法不是克扣,而是让员工分享到由他们亲手创造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所带来的红利。
02 案例:一家五金厂的“奇迹转身”
广东“精工制造”(化名)五金厂,在导入新的薪酬模式前,处境与李老板如出一辙:
- 材料浪费严重,每年损失超80万元
- 员工流失率40%,天天在招人、天天缺人手
- 客户投诉不断,订单持续流失
导入新模式半年后,结果让人惊叹:
- 生产成本下降30%
- 人均效率提升35%
- 产品一次合格率从92%提升到98.5%
- 优秀工人月收入增长20%
他们是怎样实现这个“不可能三角”的?
03 实战三步法:让每个工人都成为“经营者”
这套方法的本质,是把公司的经营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实现利益共同体。
第一步:绘制“工匠晋升图”,让努力有方向
传统工厂的晋升路径很简单:普工→老师傅→班组长。工人看不到未来,自然缺乏动力。
我们为“精工制造”设计了清晰的晋升通道:
![]()
每个级别都有明确的技能标准和考核要求。工人通过考核即可晋级,收入也随之提升。
效果:工人们从“打工糊口”转变为“学习技能”,主动钻研技术的氛围日益浓厚。
第二步:启动“降本增效”双引擎,收入与贡献挂钩
这是整个模式的核心——用KSF薪酬模式取代传统的计件/计时制。
我们为生产线工人设计了一套多维度的薪酬结构:
![]()
以材料损耗为例:过去工厂的原材料损耗率是5%,我们与工人约定,只要把损耗降到4%,节约出来的1%材料成本,公司与工人三七分成。
![]()
结果如何?工人们开始主动研究如何减少废料,有人改良了下料方法,有人优化了加工顺序。半年后,整体材料损耗降到了3.2%,单这一项,公司每年节约50多万元,工人们也获得了可观的额外收入。
对中小企业的启发:不要只盯着工人的双手,要激发他们的大脑。
第三步:推行“班组合伙人”,让管理者变经营者
针对班组长等基层管理者,我们设计了IOP班组合伙人模式。
班组长不再只是“监工”,而是自己班组的“小老板”,分享整个班组的经营增量。
精工制造的冲压班组长刘师傅算了一笔账:“我的班组上月产值超额15%,成本节约3%,质量达标,光分红就拿了6800元。现在我天天琢磨怎么优化流程、培训新人,这直接关系到我自己的收入啊!”
![]()
04 思维破局:从“管理成本”到“经营人效”
为什么这些方法有效?因为它们触及了管理的本质:
传统思维:人是成本,要严加控制
新思维:人是资本,要投资激活
苏州某电子厂在导入类似模式后,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入职3年的年轻工人,主动提出改进检验流程的建议,使检验时间缩短40%。当被问及为什么如此用心时,他说:“现在做好做坏,差别太大了。上个月我光是质量奖金就拿了1200元,顶过去大半个月工资呢!”
数据证明一切:
- 采用KSF模式的企业,平均人效提升25-40%
- 员工主动提出改进建议的数量增加3倍
- 核心员工流失率下降60%
05 你的企业适合吗?三步快速自测
你的企业是否适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快速判断:
- 管理基础:是否有基本的数据记录?(如产量、质量、成本数据)
- 老板决心:是否愿意与员工分享超额利润?
- 团队状态:员工是否有提升收入的意愿?
如果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那么你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导入的基础。
启动时要注意:
- 单个车间一条产线开始试点
- 平衡点设置要合理,让员工“踮踮脚能够到”
- 规则要透明,发放要及时
结语:告别内卷,从“分好钱”开始
制造业的竞争,早已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了人效的竞争。
当你的工人开始像老板一样思考成本、质量和效率时,你的企业就拥有了最强的免疫力。
李老板的工厂在导入新模式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过去我天天担心员工偷懒,现在他们比我还在意产量和质量。我终于明白——不是员工不行,而是机制不行。”
聪明的老板,不再与员工博弈,而是与员工共赢。
你的企业,准备好这次“利润破局”了吗?
![]()
中小企业盈利破局迫在眉睫,市场不会等待我们慢慢摸索,您还在为企业盈利困境发愁吗?别犹豫,立刻私信“绩效”二字,我会免费送您一份内部学习视频和资料!
抓住每一个可能的破局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让您的企业快速走上盈利增长轨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