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你会发现,那些多年不见的同学和朋友,甚至是天天见面的同事和亲友,常常因为“三观不合”,在心灵深处有种渐行渐远的感觉。
有人甚至说“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观念,而非其他”,因为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可以量化、可以度量,而观念的差距,往往是天壤之别。价值观不同的人交流起来,常常会遭遇“鸡同鸭讲”的痛苦。
那么,人和人之间观念的差异,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差异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
为解答以上问题,先知书店从张维迎老师的作品中总结了企业家特有的七种观念,这些观念也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现实中很多的“三观不合”都源于此。
1
“财富观:分配存量财富vs创造新财富。传统的财富观,即自然经济的财富观——财富被当作大自然的恩赐,“土地乃财富之母”。土地的有限性决定了财富的有限性。因此,财富就像杯里的水,你喝多了,留给我的就少了;你富了,就意味着我穷了;利己=损人;企业家赚钱了,一定是剥削员工了。
受这种错误的财富观支配,整个社会关注的只是财富的再分配,而不是财富的创造,就是说,如何切割已有的蛋糕,而不是设法把蛋糕做大。他们最害怕竞争,对他们来说,竞争就类似赌博,只是将原有的财富从输者转向赢者。
企业家的财富观,也就是市场经济的财富观。市场经济使财富的母体由生产要素本身转向要素的组合方式。财富不是来自大自然的恩赐,而是来自人类的创造;不是杯里的水,而是井里的水;不是汲之有限而是掘之无限,掘井者也就是财富的创造者。
2
“时间观:负担vs财富。在很多人脑海里,时间是一个圆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循环往复。企业家则认为时间是一条直线,具有不可逆性。这种差别源于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运行特征的差别。
自然经济是在三维空间运行的一个“静态社会”。生活在这种社会的人们,时间不具有任何稀缺的价值,甚至是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农民从春种到秋收,吃饭靠老天,所以他们只好等待光阴流逝。
市场经济社会在四维空间中运行,分分秒秒都意味着变化和发展。对企业家来说,时间不仅是最宝贵的资源,而且是一种机会,他的命运可能就取决于那早与晚的一瞬间里。
在竞争的市场上,时间就意味着金钱,赢得时间就意味着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所努力的一切,就是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3
“平等观:结果平均vs机会均等。在自然经济下,人们看重的是分配上的平等。平均主义地分配财富,这就是传统人的平等观。这种平等观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剥削观”。它不承认“多劳多得”,不承认竞争,不允许贡献大的人先富,主张懒汉和勤劳者同等享受。
企业家看重机会均等。他们认为前程应该为所有人开放,每个人都有自由地选择职业、自由地参加竞争、自由地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任何制度都不能阻止人们达到与其能力相称的、而且由其品质引导他们谋求的地位。
如果说传统人要求的是终点线上的平等:“人人获胜,都该得奖”。那么, 企业家要求的则是起跑线上的平等: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至于最后谁胜谁负,由竞争来决定,任何人都无权无偿占有、或瓜分他人的财富。
4
“契约观:先天的身份依附vs后天的平等契约。血缘关系和等级制的人身依附关系是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道德良心和超经济强制,是维持人们合作的基本方式。
传统观念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他与别人的关系,都是先天决定的,个人只有接受的义务,而没有改变的权利。
但在企业家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合同关系。它建立在签约双方平等、互利、自愿的基础上。它是后天产生,而非先天注定。
“诚”与“信”是这种契约关系的文化道路,法律则是维持这种契约关系的最高手段。如果没有双方的互相信任,契约就不会产生;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契约就难以维持。
企业家视法律为最高权威。法律似竞技场上的竞赛规则,遵守这种规则是每一个参加比赛的人的义务。
5
“金钱观:万恶之源vs行善之道。传统社会,鄙视货币,口不言钱,视钱为万恶之源。人们害怕货币经济瓦解自然经济,破坏他们那“田园诗般”的生活景色;
他们畏惧货币这个“天生的平等派”(马克思语)冲破他们习以为常的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使得人们“六亲不认”。在他们眼里,赚钱是一种十足的道德败坏行为。
企业家视金钱为生命之血液,社会之奖章。货币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赚钱是他们办企业的目的。他们讨价还价,不讳言钱;他们主张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他们信奉“为富乃行善之道”,牟利乃天经地义。在他们眼里,赚钱不仅是个人成功的标志,而且是民众福利之源泉。
6
“人才观:惟命是从vs大胆创新。传统社会评价人,注重的是品德,不是才干;是出身,不是才能;是资历,不是水平;是经验,不是智能。
在传统社会,一个人越是碌碌无为,越是老成持重、墨守成规,越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就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反,一个人越是不满现状勇于创新,越是不听自上而下得命令,爱动脑筋,就越为社会所不容。民众百姓把他看成“异端”,达官贵人把他视为“孽种”。在生存竞争中,他十有八九要成为输家。
企业家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是才能,不是出身 ;是水平,不是资历 ;是智能,不是经验。他们深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人皆可用。
他们不会把那些才华出众但“生活欠洁”的人拒之门外,更不会把那些能力平平只会从命的人奉若明珠。企业家不仅需要遵守纪律的模范,更需要“破坏秩序”的闯将。他乐于与不合传统的人合作,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7
“人生观:学而优则仕vs学而优则商。在传统社会,人生的最高追求是入府做官,无论寒门子弟,还是富家少爷,所谓学而优则仕。
企业家把经商盈利当做最高的人生目标,崇尚“学而优则商”;他们所孜孜追求的是企业的成功,对从政并不感兴趣。
一个人如果把办企业仅仅当做通向仕途的一种方式,那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这或许是历史上官办企业很难长进的一个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