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那个小孩怎么好久不来了?”齐白石对少年启功的殷切垂问,开启了两人跨越半个世纪的艺术情缘。从篆书对联“老树著花偏有态”到紫藤画中抽丝般的笔触,白石以单刀刻印法、大涤子山水精髓,将“大家略整体、名家重细节”的艺术哲思融入启功血脉。当启功题下“印国倾城尽属齐”时,既是致敬,更是艺术生命的薪火相传。
01启功的艺术人生和成就
启功,这位生于1912年的学者与书法家,虽比齐白石先生晚出生近半个世纪,却同样在艺术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姓爱新觉罗,字元伯,满族人,成长于北京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启功自幼便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石,勤奋钻研学问。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在古典文学、历史和美术史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启功先生曾先后执教于北平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培养新一代的学术和艺术人才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
02启功与齐白石的交集
△ 初识与结交
启功与齐白石的交集始于1930年前后,启功在《记齐白石先生轶事》一文中回忆,他有个远房叔祖,身为封建官僚,曾购入一批松柏木材并开设寿材铺。齐白石曾因订购寿材而踏入此店。启功正是通过这位叔祖的引荐,在十七八岁时结识了齐白石。那时,启功已踏入绘画领域,师从贾羲民、吴镜汀。自那以后,他常向齐白石请教,即使有时久未登门,齐白石也会向旁人询问:“那个小孩怎么好久不来了?”启功对此深感触动,他感慨道:“齐先生这一句殷勤的垂问,让我永远铭记他不仅是我的尊长,更是我艺术道路上的重要导师。”
![]()
△ 得益于齐白石的指导
齐白石曾赠予启功两样宝贵物品:一是精心油竹纸描的《芥子园画谱》,二是同样工艺的《二金蝶印谱》。此外,齐白石还赠送他一册影印手写的《借山吟馆诗草》,该诗草由樊山先生题签,并附有樊氏亲笔序言。齐白石不仅赠予启功珍贵的书画资料,还通过实际作画展现出艺术大家的风范,对他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启功在回忆文章中记载,齐白石在闲谈中经常流露出对诗、书、画的独到见解,这些简洁而深刻的言论,每每令人耳目一新。
03齐白石的艺术见解
△ 作画技巧与艺术理念
启功曾有幸目睹齐白石作画,那次,齐老正在描绘一渔翁形象:手提竹篮,肩扛钓竿,身披蓑衣,头戴箬笠,赤足而立。当画至膝下小腿至脚趾的部分时,齐老仅以一条长勾短股的九十度线条勾勒,再平行地添画另一勾股。随后,他向启功提出一个关于“大家”与“名家”的疑问。启功坦言不知,齐老便解释道:“大家之作,注重整体,往往略去细节;而名家则更注重细节的刻画。”说完,齐老在这两道勾股线的一端巧妙地添上四个小短笔,一只生动的五趾脚便跃然纸上。
![]()
04启功与齐白石的经典作品
△ 山水画与石涛的欣赏
谈及山水画,齐白石推崇备至,他坦言:“山水画中,唯有石涛,即大涤子所绘,堪称佳作。其妙处何在?我虽竭尽全力,却仍难以企及。特别是他笔下的树木,笔直挺拔,这是我等难以望其项背的。” 齐白石不仅赞赏有加,更曾当面为启功演示并讲解刻印的“单刀法”,同时,他还深入剖析了吴昌硕所绘紫藤与真实紫藤之间的微妙关系。
![]()
△ 紫藤艺术的魅力
启功对齐白石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推崇备至,曾赞叹道:“我曾目睹齐先生中年时期以篆书所书的对联:‘老树著花偏有态,春蚕食叶例抽丝。’其笔画圆润且饱满,转折之处更是清晰明了。每一个字,都仿佛凝聚了老先生中年时的智慧与匠心,与吴让之的印章风格颇为相似,又似乎可以看到吴昌硕中年时期对吴让之印章的致敬与传承。”
启功曾为陈奇峰拓印的《齐白石印集》题诗,以表达他对齐白石的深厚敬意与赞美。诗中写道:“剸犀气勇贯虹霓,印国倾城尽属齐。余子寿陵难学步,萍翁腕下玉如泥。” 齐白石的紫藤艺术,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命力的表现,启功则通过诗歌表达敬意。
![]()
![]()
![]()
![]()
![]()
![]()
![]()
齐白石以紫藤为创作主题,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紫藤作品,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更是对生命力的热烈颂扬。通过深刻的表现和独特的风格,齐白石的紫藤艺术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