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柳白】对华贸易关系,一些西方政客始终放不下那套傲慢和偏见。
就在当地时间11月7日,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约阿希姆·纳格尔(Joachim Nagel)再度放话称,一旦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持续恶化,欧洲应考虑采取相应报复措施。
据彭博社报道,纳格尔当天声称,欧洲需让中国清楚其行为正受到密切审视,且欧洲的核心产业必须得到保护。
“欧洲必须想想,当局势进一步升级时,我们是否需要采取报复措施,”他在法兰克福说,“但我的看法是,首先至关重要的是双方进行沟通。我认为我们应更深入地了解当前的实际情况。”
早前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临时取消访华行程,引起广泛忧虑,不久后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计划于11月中旬“救场”访华。
此次纳格尔将随同克林拜尔一同出访中国。他希望此次行程能为改善双边关系提供契机。
“我认为,以合作的态度展开对话,是我们解决过往各类紧张局势的最佳方式。”他说道。
![]()
阿希姆·纳格尔 资料图
报道称,欧盟方面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等贸易限制措施表示担忧,并寻求保护其产业免受中国产品冲击。
纳格尔近期多次就涉华贸易问题发表观点。他在英国伦敦接受采访时声称,欧洲各国政府在关税问题、对华竞争等议题上绝不能“自满”,与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该“让所有欧洲企业清醒了”(an eye-opener)。
10月24日,纳格尔重申类似立场。他当时表示,希望欧洲能够克服与中国的贸易困境,但也应做好在必要时采取“强硬行动”的准备。
“我认为,这个报复问题,最终必须由政治因素决定,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报复是不是正确的策略?”他当时在“柏林全球对话会议”上称,“最好是达成某种协议,达成某种共同谅解,以应对整个局势。”
他又补充道:“我希望仍有一些回旋余地,或许还能找到某种合作精神。”“如何处理与中国之间的局势?现在还有一些时间去解决,让我们拭目以待。”
纳格尔的强硬姿态其实并非个例。
譬如在10月23日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会议期间扬言,如果欧盟无法就中国计划实施的关键原材料出口管制寻找出解决方案,各成员国应当考虑动用欧盟最有力的贸易工具来应对此事。
欧洲领导人屡屡对华放狠话,甚至威胁动用被视作贸易“核选项”的“反胁迫工具”,暴露出欧盟在贸易政策上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重标准”,及其内部因战略焦虑而导致的决策混乱。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0月21日,王文涛部长应约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就出口管制、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中欧经贸重点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王文涛表示,关于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中方近期措施是依法依规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一直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
王文涛表示,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中方坚决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希欧方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敦促荷方坚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尽快提出妥善解决办法。
谢夫乔维奇称,欧方理解中方出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共同安全考虑,出台稀土相关出口管制措施。措施实施过程中,希中方可加快审批欧企申请。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欧方愿在必要时积极协助荷中双方加强沟通,尽快找到解决办法,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