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糕面:黄米磨粉的“老辈讲究” 大同油糕的灵魂是黄米面。当地人选黍子(晋北叫“软黄米”)要挑颗粒饱满的,磨粉时得用石磨细细碾三遍,筛出的面粉细如雪花,蒸出来才够软、够筋。 1. 选米磨粉:石磨慢碾的“细腻密码” • 食材:黄米面500克(新收的软黄米最佳,陈米会发苦)、温水250毫升(水温30℃左右,太烫会烫熟淀粉,太凉则难成团)。 • 处理:
① 黄米面倒入大瓷盆,中间挖个“小坑”,一边加温水一边用手搓揉,直到面粉攥成团不散、松手轻颠即碎(像潮湿的沙子)。这一步叫“搓糕面”,是老辈人凭手感拿捏的“功夫活”——面太湿蒸出来黏牙,太干则散成渣。
![]()
② 搓好的糕面静置10分钟,让水分均匀渗透,期间准备蒸锅:笼屉铺湿笼布(棉纱布最好,透气不粘),将糕面均匀撒在笼布上,厚度约3厘米(太厚蒸不透,太薄易夹生)。 2. 旺火蒸制:20分钟的“黄金时间” • 关键步骤:
① 蒸锅上汽后放入笼屉,盖严锅盖,旺火蒸20分钟(土灶用柴火最香,煤气灶开最大火)。蒸到10分钟时,用筷子拨开糕面中间,若底部无白芯、颜色变深,说明熟了;若有白芯,需用筷子戳几个孔,让蒸汽流通。
② 蒸好的糕面趁热倒入干净的瓷盆,手上蘸凉水(防粘),像揉面团一样反复揣揉(晋北叫“搋糕”)。这一步要快,糕面凉了就硬,揣不动了。揣到糕团光滑细腻,能拉出透明的“筋”,就可以抹上一层胡麻油(防粘),盖上湿布备用。
二、馅料:甜咸两派的“家常风味” 大同油糕的馅料分甜咸两派:甜馅以豆沙、枣泥为主,咸馅多是菜馅、肉丁。今天我们做最经典的枣豆馅——用晋北的红枣和红小豆,不用额外加糖,自然的甜香最动人。
![]()
① 红小豆加水没过2指,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焖煮1小时,直到豆子一碾就碎。红枣去核(晋北人用筷子从枣蒂捅入,核就出来了),上锅蒸15分钟,蒸软后和煮好的豆子一起放入石臼,捣成泥(没有石臼可用擀面杖碾压,保留少许颗粒更有口感)。
② 炒锅中放胡麻油,油热后倒入枣豆泥,小火翻炒5分钟(去掉多余水分,避免馅太稀漏出来),炒到能捏成团不散即可。盛出放凉,分成30克一个的小剂子,搓成圆球备用。
三、包糕炸制:手上抹油的“防粘技巧” 包糕是技术活:糕面黏,手上得抹油;收口要严,不然炸时会“开花”漏馅。老辈人说:“包糕像给孩子包襁褓,得紧而不勒。” 1. 揪剂擀皮:边薄心厚的“圆皮” • 步骤:
① 案板上抹一层胡麻油(防粘),将揣好的糕团搓成长条,切成50克一个的小剂子(比鸡蛋略大)。取一个剂子,用手按成直径8厘米的圆皮,边薄心厚(中间厚防止露馅,边缘薄炸出来更脆)。
![]()
② 放上枣豆馅,像包包子一样收口,捏紧后轻轻按扁(厚度约2厘米,太扁馅会挤出来,太厚炸不透)。包好的糕坯子放在抹油的盘子里,避免粘连。 2. 七成热油:炸至金黄的“火候把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