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光远看经济)
![]()
中国经济要学会和过去告别
虽然很难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未来五年,是中国经济实现真正现代化最关键的五年。在这五年里边,中国经济在方方面面会发生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的变化。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要跟过去的增长模式彻底告别。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五个方面:
第一个是经济增长动力从过去的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看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不是靠创新成为发达经济体的。我们现代化的目标就是成为中等发达国家,靠现在的增长模式肯定是不行的。这五年里边,创新能不能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关键。
第二是中国要成为一个消费大国。过去40多年,我们一直讲的三驾马车里边,消费占GDP的比重如果放到全球看,我们消费占GDP的比重、居民消费的比重、人均消费支出都是非常低的,甚至是全球大国里面最低的。美国每年人均消费支出是4万多美金,我们现在是4000多美金,是美国的1/10,这个比例太低了。
![]()
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我们只有50%多,而全球平均在65%到70%,居民消费占比,我们更是40%,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假定中国的人均消费支出哪怕翻一倍,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以上,我们整体的消费规模就会接近美国的一倍,对经济的拉动强劲而持续。
第三是从制造业生产大国变成高科技大国。从全球产业链来看,我们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也就是说我们的产业会越来越赚钱。过去我们的产值很高,制造业占全球比重30%,但在这30%里面我们赚的钱很少。
我们生产一部苹果手机,赚的钱占苹果手机价格的比重才3%左右,剩下的钱都被别人赚走了。
这个局面会改变,未来我们的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会越来越明显,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第四是从出口大国变成内需大国。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货物出口大国,出口占全球比重超过16%,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但是我们每年的产能,比如制造业占全球比重30%,剩下的都出口到国外了,我们自己消费的比例很低。随着全球产能过剩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们再大量鼓励出口是得不偿失的。
![]()
如果我们的内需能够起来,内循环市场能够起来,整个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
第五是成为民生大国。中国经济要真正成为中等发达经济体,最关键的指标除了人均GDP,还要看民生水平、社保水平、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究竟怎么样。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最主要的是民生领域的差距,教育、医疗,社保。
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水平仍然很低,近3亿的农民工没有社保,农村的社保水平仍然很低,这是我们的短板,这些欠账必须还。把这一块欠账补上,让老百姓不再为社保这些问题担心,中国经济的转型就成功了。
这五个转变其实都很难。这意味着我们过去注重经济增长数据,忽视了其他方面。
我们经常讲,没有经济增长是不行的,但只有经济增长肯定也不行。所以我们要转向更多的经济考核指标,比如考核民生指标:免费教育范围会扩大到多大、免费医疗到多大、对老百姓的社会保障到多大。
这才是真正考核一个国家是不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也就是产业要发达,经济增长要高,但同时民生保障也要跟上,不能成为拖后腿的。
过去多年,为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瘸了一条腿,就是民生的腿。
所以我觉得到最终,如果民生保障整个跟上,我们整体经济的循环会非常顺利,一些堵点完全会被打通。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干五年,中国经济达到真正的中等发达国家整体水平就没有太大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