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进博会展馆里,响起了一阵载歌载舞的声音。
循声望去,在国家展区的乌干达馆前,身着传统服饰的艺人,欢快地敲打着非洲鼓,表演着热情洋溢的民族舞蹈,周围层层叠叠围满了观众。一旁的展商正为来客介绍产自乌干达的巧克力、腰果、蜂蜜等特色农产品。
这汇聚全场焦点的一幕,颇具象征意义。本届进博会,首次设立了最不发达国家产品专区,163家来自这些国家的企业参展,较去年增长近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原有的非洲产品专区也实现扩容升级,非洲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80%。许多今年新准入的非洲农产品在进博会上首次亮相中国市场。越来越多“小众”国家,正成为进博会上不容忽视的风景。
这一连串数字所体现的变化,意味着已连办八年的进博会正将更多目光投向“全球南方”,在外部脱钩断链之声此起彼伏的当下,进博会正展现出更多普惠、包容与开放的特质,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坚实的确定性。
这份确定性并非孤立存在。去年,中国宣布对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实行零关税。进博会的“新动作”,可视为相关政策在展会平台上的某种延伸。而对这些在国际贸易中声量相对弱小的经济体而言,参加进博会的利好是具体而真实的,首要的正是产品有了更多“被看见”的机会。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被看见”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在此基础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提供的广阔销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与合作,更是这些国家迫切需要的发展机遇。正如乌干达驻广州总领事桑巴贝拉告诉笔者的,通过连续参加进博会,越来越多采购商开始对他们的产品产生兴趣,愿意去了解、尝试,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多。“我们刚和一家咖啡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这将成为第一个在乌干达开设咖啡店的国际咖啡品牌。”
多位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参展者还说,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参加进博会,看中的不仅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还有进博会的世界影响力。作为一个全球性平台,进博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采购商,来到这里也意味着同时面向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进博会为很多全球南方国家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通道。显然,这种便利对资源有限的国家而言也尤为重要。
与此相对应的是,提升最不发达国家的份额和声量,也是推动全球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全球经贸体系,必然也是更有活力和韧性的。当更多国家能够从开放中受益,当发展成果能够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共享,全球经贸体系自然会被注入更多稳定性。可以说,进博会自身的改变和探索,为这一愿景提供了现实的路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是受益的一方。在卢旺达馆,笔者见到了多款产自卢旺达当地的茶叶,这些茶叶由一家中国公司引进,今年首次参展。公司创始人说,产品用的是中国的技术和设备,原材料则产自非洲。这样的跨国合作,已超越单纯的进口贸易,不断向产业链共建深化。显然。这不仅为非洲农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中国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今年的进博会上,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或许也是某种提醒:世界应当更多看到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潜力,那里有很多等待被激活的动能,也有很多共同增长的可能。某种意义上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这种不分国家大小强弱、基于相互尊重的平等互利和普惠开放,也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确定性。
原标题:《上观时评|进博透视③展馆里响起的非洲鼓声,意味着什么?》
栏目主编:简工博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