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收官,共探超大城市基建升级新路径

0
分享至



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生命线”,更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11月7日,“集成创新都市营造”2025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交流研讨会暨颁奖活动在复兴岛船台公园A馆圆满落幕,以多元创新成果为超大城市基建品质升级提供“上海方案”。

赛事规模再创新高 4500名设计师角逐120个奖项

竞赛聚焦城市基础设施“集成创新”与“人文融合”,精选24个典型建设项目面向社会征集方案,吸引近4500名设计师(设计团队)报名参与,人数较去年增长50%。经专家严格评审,从640件参赛作品中评选出120件获奖作品,包括一等奖22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74个,覆盖消防站、轨交附属设施、人行天桥、城市家具等多个领域,集中展现了上海基建设计的前沿理念与实践能力。

上海市规划行业协会秘书长葛言表示,竞赛已成为上海基建设计领域的标杆赛事,构建了“政府引导、行业协同、公众参与、全球共创”的良性生态。活动现场,上海勘查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刘敏、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总工王秀志等嘉宾,分别从行业协同、建设实践、区域发展等视角分享思考;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牛斌结合企业斩获4个奖项的成果,交流了“创新设计服务城市发展”的心得。

四大获奖项目亮相 解锁“功能+生态+人文”新范式

活动现场,4家获奖单位代表分享了作品的设计理念、技术亮点与实践价值,为城市基建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嘉定区新建黄渡消防站(上海回目建筑咨询有限公司)以“驿”为核心,突破传统消防站单一功能定位。项目顺应1.3米地形高差,通过1.2米错层处理平衡消防出车规范与景观融合需求,同时设置独立公共流线,方便市民参与消防安全教育,实现“功能实用、生态协调、人文互动”三重价值。


轨道交通10号线邮电新村站2号口附属设施及周边景观(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联合设计)以“家的共享半径”为主题,创新“轨交—公园—社区”三元融合模式。通过优化动线、抬升滨河道构建亲水慢行环线,退让街角公园与共享庭院,既疏解人流,又激活社区活力,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生动实践。


徐汇区瑞宁路人行天桥(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取名“云桅桥”,以“塔帆”意象呼应徐汇滨江工业记忆。桥体采用折线布局与创新张拉结构,最小化占用绿地,桥面嵌入历史地刻,将通行转化为“穿梭于自然、历史与城市活力”的沉浸体验,串联西岸金融城与滨江景观带。


杨浦区复兴岛城市家具智能融合(上海几彧艺术设计有限公司)以“时空智岛·无界复兴”为主题,提出“锈”变“秀”理念。整合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艺术等五大系统,通过场域溯源、量子创新、艺术创意等五大策略,打造兼具历史记忆与未来感的智能城市家具,为上海量子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上海建筑学会原会长张俊杰对获奖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其在“技术创新、人文关怀、场景适配”方面的突破,认为竞赛模式可为超大城市基建升级提供参考。

锚定未来方向 注入基建创新持续动能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表示,竞赛不仅展现了上海基建设计领域的创新实力,更搭建了行业交流、理念碰撞的重要平台。未来,上海将以本次竞赛为契机,持续完善基建设计标准体系,推动获奖成果转化落地,深化“政企研用”协同机制,让基础设施既成为城市发展的“硬支撑”,也成为承载民生温度、彰显城市魅力的“软实力”。

作为上海推进“五个中心”建设、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路径的重要举措,本次竞赛的圆满收官,凝聚了行业对基建品质升级的共识,为超大城市基础设施“集成化、智能化、人性化”发展提供了“上海方案”。随着创新设计逐步落地,上海将进一步实现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人文环境的深度融合,为建设更具品质、更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新动能。

原标题:《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收官,共探超大城市基建升级新路径》

栏目编辑:杨硕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杨玉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79760文章数 7576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