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核潜艇携核鱼雷露真容西方反潜体系遇大考,一张卫星图像近期刷爆军事圈,俄罗斯新型核潜艇“哈巴罗夫斯克”号首次以完整面貌公开亮相。
这艘能搭载“波塞冬”核鱼雷的深海巨兽,一出场就引发全球关注,毕竟它携带的武器,水下爆炸后可能触发放射性海啸。
![]()
核潜艇迟到五年终露完整面貌
“哈巴罗夫斯克”号现在停泊在俄罗斯远北地区的北马什造船厂,这艘潜艇的亮相比原计划晚了五年,之前揭幕仪式只公布了尾部外观,关键细节全被遮挡。
北马什造船厂的地理位置很特殊,远北地区的隐蔽环境,让潜艇建造和停泊都多了层天然保护,俄罗斯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对这艘潜艇寄予厚望。
![]()
认为它能提升俄罗斯海上安全,保护全球利益,本来想这只是常规的官方表态,后来发现俄军确实在重点推进核潜艇现代化。
“哈巴罗夫斯克”号的设计初衷就是专门搭载“波塞冬”核鱼雷,和前代核潜艇相比,在适配性和隐蔽性上都有提升。
波塞冬核鱼雷性能堪称顶尖
![]()
“哈巴罗夫斯克”号的核心威慑力,全靠“波塞冬”核鱼雷撑着,这款核鱼雷长20米,宽近2米,重量达110吨,数据看着就很震撼。
它能在水下深处以每小时185公里的速度航行,射程接近1万公里,这个续航能力让它能跨洋打击目标。
普京之前公开表示,“波塞冬”的威力超过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全球没有同类产品,也没法拦截。
![]()
这话虽然带着大国自信,但从技术参数看,它的优势确实明显,核鱼雷和传统洲际导弹不一样,它从水下发起攻击,隐蔽性更强,打击方式也更特殊。
更值得关注的是,“波塞冬”是百万吨级热核武器,爆炸后不仅威力惊人,还会产生持久辐射效应,放射性海啸的风险不是空谈,这也是它让西方忌惮的重要原因。
西方集体紧张反潜面临难题
![]()
普京宣布成功试射“波塞冬”后,西方媒体的担忧就没停过,西方官员直言,这种武器可能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射,根本没法预判。
北约之前的反潜精力,全放在追踪俄罗斯战略导弹核潜艇和巡航导弹核潜艇上,现在“哈巴罗夫斯克”号来了,北约的反潜体系直接面临挑战。
他们现有的探测手段,对付深海高速航行的核鱼雷,确实有些力不从心,有消息称,特朗普当年下令重启33年来首次核试验,背后就有对这类新型核武器的顾虑。
![]()
如此看来,西方的紧张并非毫无根据。毕竟面对一款没法拦截、威力巨大的武器,任何国家都得重新评估自身安全处境。
北约近期也在调整反潜部署,但短期内想找到有效应对方法,怕是没那么容易。
核博弈升级格局迎来变数
“哈巴罗夫斯克”号的亮相,让俄罗斯海上核威慑力量再添重要一员,它和“波塞冬”的组合,丰富了俄罗斯“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让俄军多了一种远距离隐蔽打击的选择。

不过俄罗斯海军内部,核潜艇项目的竞争也很激烈,哈巴罗夫斯克”号还要和新一代攻击型潜艇、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争夺资源。
俄罗斯国防预算有限,如何平衡这些高优先级项目,是俄军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毫无疑问,这款新型核潜艇的出现。
已经影响了全球核平衡,它让美俄核博弈进入新阶段,也让国际社会重新关注核军备控制问题。
![]()
核武器的存在始终是悬在人类头顶的利剑,“波塞冬”这类武器的出现,更需要各国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
说到底,军事力量的发展应该是为了维护和平,而不是引发恐慌,“哈巴罗夫斯克”号和“波塞冬”核鱼雷的亮相,给全球安全格局敲响了警钟。
只有通过平等对话构建互信,才能避免核军备竞赛升级,让世界远离核战争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