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太离谱了,就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发文,月销破万还情有可原,24小时破5万,甚至一小时28万多就真的太离谱,这样算下来国内新能源车已经销售破亿。这就是“数字通货膨胀”,营销噱头,最终会自己给自己挖坑!
![]()
据该文章称,近年来,不少车企开始热衷于用“大定成绩”造势。伴随“金九银十”新车上市潮的到来,各类大定“喜报” 更是扎堆出现。从车企公布的大定数据来看,新车上市24小时内大定破万已成常态,更有甚者创下“分钟级”破万的纪录。消费者抢车的架势,仿佛在超市抢购打折白菜。
![]()
“如果按照各家公布的订单数加起来,都有1亿了。我们没有参与这种‘数字通货膨胀’。现在车企晒订单越来越偏向营销噱头,既不利于产销匹配,最终还容易‘给自己挖坑’。”在前不久的NIO Day媒体沟通会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如是说。
在此之前,有业内人士表示:“自今年年初至今,中国乘用车市场‘小订’数量已突破5000万台,其中80%的订单在新车发售72小时内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9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24.1万辆和212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3.7%。
从实际交付量来看,车企公布的“小订”“大定”订单数量,大多与最终的实际交付有较大差距。大定订单数量,正成为车圈“皇帝的新衣”。
近日,为了整顿汽车行业的乱象,六个部门联手发出了一份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这个行动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清理那些在网络上制造混乱、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不能被一些不良现象所拖后腿,只有净化环境,才能让行业健康成长。
![]()
第一财经的报道更是一针见血,车企“喜报”扎堆!泡沫有多大?有车型3分钟大定20万太离谱,月销售仅2万。车企发出的订单量与实际交付相差甚远,六部委出手,打击捏造虚假数据等。
不仅是数据作假等表象问题,这次整治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那些靠非法牟利的行为。有些人利用虚假图片、视频,制造虚假的故事,炒作一些负面话题,甚至攻击企业的经营策略,赚取网络流量。
有人还利用“新闻”、“舆论”或“科普”的名义,进行虚假测评,甚至要挟企业支付“保护费”。他们利用技术手段,比如人工智能、网络水军,制造虚假热度,规避平台监控,谋取非法利益。
当然,也包括虚假宣传的现象。一些企业夸大汽车或动力电池的性能,把真实情况掩盖得严严实实。有人操纵评测账号,捏造虚假数据,发布虚假的销售排行榜。更有甚者,借助展会、行业论坛等平台,炒作话题,制造行业热潮,却带来不良影响。这些虚假宣传如同“画蛇添足”,误导消费者。
![]()
如今,面对这些乱象,相关部门强调要加强自查,畅通举报渠道,深入分析研判。毕竟,只有坚持“扫黑除恶”,才能还行业一片净土。难道我们愿意看到汽车行业变成“战场”?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汽车产业走得更稳、更远。正如一句老话所说:“良币驱逐劣币”,只有把那些不良行为清除出市场,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