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11月6日广州奥体中心的跳台灯光下,全红婵和王伟莹的第五名成绩尘埃落定。
没有预想中的奖牌,只有赛后那句轻描淡写的“走楼梯都痛”。
![]()
人民日报随后发文,用“全红婵说走楼梯都痛”这9个字,精准道尽了这位18岁小将藏在完美水花背后的煎熬。
赛场边满座观众攥紧的拳头慢慢松开,没人怪她跳得不够好,只心疼那个带伤起跳的身影。
![]()
这个连走路都疼的姑娘,到底是凭着多大的劲儿,才完成了整场比赛?
带伤作战
全红婵的伤病,其实早不是秘密。
早在今年5月的全国跳水冠军赛上,她就因旧伤复发无奈退赛;
7月的新加坡世锦赛,也只能在康复室里看着队友在赛场上拼搏。
![]()
这次广州赛事,她是带着未愈的伤痛站上跳台的,而这份坚持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广东队教练何威仪赛后接受采访时,语气里满是心疼:
“全红婵现在的胫骨、踝关节都是受伤的,在坚持比赛。大家看不出来,其实她大包小包的,身上都是那个肌贴,很艰难很艰难,疼得不得了,敷冰再跳。”
![]()
赛前训练时,有镜头拍到全红婵的装备包。
里面装着满满的肌贴和冰袋,每次训练结束,她都要立刻找队医冰敷,膝盖和脚踝裹着冰袋一坐就是半小时。
队医曾透露,要是冰敷不及时,炎症会让她夜里疼得翻来覆去睡不着。
![]()
决赛当天,全红婵的状态其实能看出端倪。
热身时,她抬手转体的动作比平时慢半拍,偶尔还会下意识地揉一下脚踝。
![]()
跳完最后一跳后,她没有像往常一样自己轻快走下台,而是扶着搭档王伟莹的胳膊,一步一步慢慢挪动,眉头轻轻皱着,连平时标志性的笑容都淡了些。
![]()
可即便如此,她在赛场上始终没露过怯,预赛时三个动作稳扎稳打,拿到297.54分,排名第三。
决赛中哪怕最后一跳出现失误,走下台时也不忘对着镜头微笑,还拍了拍王伟莹的肩膀安慰对方。
![]()
这份在疼痛里硬扛的坚韧,让不少观众直言“看哭了”。
也让大家明白,第五名的成绩,早已是她在伤病困扰下交出的最优答卷。
![]()
成长难关
如果说伤病是明面上的考验,那“发育关”就是藏在暗处的拦路虎。
再加上训练不系统和临时磨合的难题,三重考验叠加,让她这次冲击冠军难上加难。
![]()
从东京奥运会时1米43的小个子,到如今1米58的身高,全红婵这几年长高了15厘米。
对普通孩子来说,长高是值得开心的事。
![]()
可对跳水运动员而言,身高和体重的变化直接影响空中转速、入水角度,甚至可能让之前练熟的动作“失灵”。
![]()
“跳水女皇”高敏在采访中提到:
“女运动员都会面临生长发育的过程,全红婵一直把自己的体重控制得非常好,可以想象她对自己有多么苛刻。”
![]()
为了控制体重,全红婵开启了“克级控重”模式,每天要多次站到体重秤上,饮食精确到每一口的热量,连喝口水都要掂量份量。
![]()
更让她无奈的是,伤病让她错过了大量系统训练。
今年5月到月,近4个月的时间里,她要么在康复室接受高压氧舱治疗和针灸调理,要么只能通过 AI 技术模拟训练找感觉,真正站在跳台上练习的时间少得可怜。
![]()
临时搭档的磨合更是雪上加霜。
她和王伟莹只配合了三周,每天加练4小时,甚至用上VR模拟同步性,可双人项目讲究的“心有灵犀”,哪是短时间能练出来的。
决赛最后一跳的配合失误,不过是这段仓促搭档的必然结果。
![]()
这些难题堆在一起,早已注定了这场比赛的艰难。
主动担责
比赛结束后,全红婵没找任何借口。
当记者问起最后一跳的失误时,全红婵主动把责任揽了过来:
“是我的问题,没配合好,辜负了队友。”
![]()
这句话一出口,不少人瞬间红了眼。
要知道,双人赛的失误从不是某一个人的错,可这个18岁的姑娘,却选择把所有压力扛在自己肩上。
![]()
其实熟悉全红婵的人都知道,这几年她不仅在技术上成长,心智也越来越成熟。
刚成名时,她面对镜头会躲在教练身后,采访时只会说“不知道”;
可现在,她学会了主动承担责任,也懂得了照顾身边的人。
![]()
比赛结束后,她看到王伟莹情绪有些低落,特意拉着队友的手轻声安慰,还主动帮她收拾装备;
面对网友的关心和担忧,她没说过一句委屈的话,只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训练,配文“继续加油”给自己打气。
![]()
赛场之外,她的成长同样亮眼。
今年9月,她走进暨南大学的校园,成为苏炳添的“小师妹”,开启了学业和训练兼顾的新生活。
![]()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全运会双人赛之前,她已与王伟莹搭档夺得女子团体金牌。
这次虽然没能拿到冠军,可她在赛场上带伤坚持的模样、赛后主动担责的态度,早已超越了奖牌的意义。
![]()
这种清醒又坚韧的模样连对手都为她心疼。
夺冠的陈芋汐赛后特意说:
“希望全红婵尽快恢复,想和她再并肩作战。”
教练陈若琳在看台上全程紧盯她的比赛,眼神里满是担忧。
![]()
这些温暖的瞬间,早已超越了胜负本身。
结语
全红婵无缘冠军的真相,其实就藏在人民日报“全红婵说走楼梯都痛”这9个字里。
这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她带伤作战的咬牙坚持,是她面对发育关、训练难题和磨合压力的艰难抗争,也是18岁少年在挫折中展现出的成熟与担当。
![]()
我们总爱叫她“天才少女”,却忘了天才也是血肉之躯,会受伤、会经历成长的烦恼。
第五名的成绩或许不够完美,但这个带伤作战、主动担责的18岁姑娘,早已用行动诠释了体育精神的真谛。
![]()
没有永远的巅峰,却有永远的坚持。
正如她自己说的“我真棒”,这份坚韧与担当,远比奖牌更耀眼。
期待她养好伤病,再次从10米台起跳,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
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破世界纪录 天才少女全红婵:夺冠靠天赋加苦练.
腾讯网|全红婵将开启大学生涯:将于9月13日入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