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化”思维包括对人物和事件的“脸谱化”思维。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绝对的坏人和绝对的好人基本没有;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很多也是无论对当时还是对后世都是有利有弊的。一旦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脸谱化”定义,人们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无法再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真正客观、全面的认识。
有一段时间,对太平天国的定义就是“脸谱化”的,认为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农民起义,是进步的。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讳谈太平天国内部那些落后、腐朽、野蛮的东西,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就会不够客观、不够全面。太平天国的真面目如何呢?其实,哪怕跟大清比,太平天国都不能算是进步势力。马克思曾经对发生在东方的太平天国运动寄予厚望,但之后他承认“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之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
有一段时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也被认为是反封建、反压迫的英雄。这也是一种“脸谱化”行为。
当太平天国被“脸谱化”为进步的运动、张献忠被“脸谱化”为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英雄,任何关于太平天国、张献忠的“负面信息”都不可以再提。历史上,明末清初时期,前明、大清、蜀地百姓乃至外国传教士对于“张献忠屠蜀”都有记载,多方之间的记载可以互相印证,能证明“张献忠屠蜀”确实存在。但在张献忠被“脸谱化”为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英雄的时代,一切关于“张献忠屠蜀”的史料都被认为是“以满清朝廷为代表的地主阶段对张献忠的污蔑”。如果历史研究者非要证明“张献忠屠蜀”确实是存在的,那这位历史研究者可能会给自己招来很大的麻烦。
![]()
“脸谱化”思维必然带来历史真相的篡改或者湮灭:正面形象的人物不可以有缺点,那就必须摧毁能证明“正面人物有缺点”的证据;负面人物不可以有优点,那就必须摧毁能证明“负面人物有优点”的证据。如果“脸谱化”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时间持续得足够长,很多与被“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不符合的史料必然会消失,因为保存这些史料是有风险的,会被认为是与“主流”作对抗,理性的人会选择将其销毁。在与被“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不符合的史料消失的同时,与被“脸谱化”的人物形象相符合的“虚假材料”也在不断地被捏造出来,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对某个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定性”是正确的,毕竟这世上无论何时总存在一些喜欢投机、“投主流所好”的人。比如当年刘文彩被定性为“反动地主”之后,就有人炮制出“水牢”这段“不存在的历史”,但因为炮制出的“水牢”桥段与将刘文彩定性为“反动地主”相吻合,更能作为支持“刘文彩是反动地主”的证据,这种“捏造出来的历史”没人去质疑,其实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人敢去质疑,质疑者大概率会被扣上各种帽子,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
![]()
我一直说,历史研究有一个原则,就是你可以对历史史实进行不同的解读,但不可以篡改历史。俗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犯过一个又一个错误,我们翻阅历史书,借鉴以前人类所犯下的错误,吸取教训从而让自己以后少犯错误或者不犯错误,就会不断进步;但如果人们篡改历史,人们将不会从前人在历史上犯下的错误中吸取任何教训,就很难有进步。而“脸谱化”思维的环境下一定不会有“真实的历史”,一定会将历史修改得“面目全非”,历史一定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社会一定在历史的轮回中不断循环,很难向前发展。
“脸谱化”思维的环境下,还会对人们的思维模式造成不良影响,会让人们更习惯于“二极管”思维,看待事物都是“非黑即白”。他们不愿意承认“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是优缺点并存的”,他们不愿意见到“好人竟然也可以有缺点甚至污点”、“坏人竟然也可以有优点甚至功绩”。
“二极管思维”的人很难看到“真实的世界”,或者说他们不愿意看到“真实的世界”。看不到“真实的世界”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做不到“实事求是”的人或者社会就很难有进步。这种情况下你指出他身上的缺点,哪怕你指出的这个缺点在他身上确实存在,他首先想到的是你在“恶意揭他的短”;这种情况下你指出他所生活的社会里存在的缺点,哪怕你指出的这个缺点在这个社会上真实存在,他首先想到的是你在“恶意唱衰”社会。反过来也一样,当你指出某被定性为“坏人”的人身上其实也有优点,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你“想给恶人翻案”。
“脸谱化”思维的环境下还会培养人的奴性,让人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给人的道德水平带来不良影响。因为随着客观现实条件的不同,主流意识形态对于人物的“脸谱化”也是在动态变化的。比如今天哪位人物被“脸谱化”为坏人,明天又给他平反、认为他是好人的,追随“脸谱化”指挥棒的人就会随着潮流也“今天说黑、明天说白”,完全不顾自己的行为让自己表现出来的是“前后矛盾”的滑稽形象。身处“脸谱化”思维的环境中久了,人就会被塑造出“毫无节操”、“无脑服从”的品格,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脸谱化”思维模式还会让人在心里建立“成王败寇”的价值观,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没有底线。因为很明显,在“脸谱化思维”的环境中,拥有对人物或事件进行“脸谱化”定性的权力才是决定性的。你拥有了“定性”的权力,你把黑说成白,之后又把白说成黑,你都是“永远正确”,人们只会或者说只敢对你“赞同或者附和”。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讲,必然会信奉“结果导向”,信奉“只要最后的赢家是我,可以不择手段、没有底线”,因为只要成为最终的赢家,你哪怕错的也是对的,哪怕你在“赢”的过程中“程序不正义”、“杀人盈野”,你也仍然是“正义”,也是“仁慈的活菩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