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一个“妈妈为上班给宝宝喂安眠药”的事件火了起来。
没人能想到一位母亲竟会为上班而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种超出常理的极端行为,瞬间让公众的神经紧绷。
甚至还有网友直接向有关部门举报了这位母亲!
![]()
当警方与妇联介入调查后,剧情却急转直下。
当事人的坦白更是让全网哗然。
![]()
11月3日,广东深圳一名自称“单亲妈妈”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
![]()
文章中,她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困境。
“身上只有200元,但是明天就要交房租了。”
![]()
起初,看到这样的表述,网友们都以为只是一则普普通通的求助帖。
然而网友们越往下看越是心惊。
![]()
因为这位母亲为兼顾夜班工作与无人照料的婴儿。
竟将安眠药碾成粉末混入奶粉喂给宝宝。
帖文中“妈妈对不起你”的泣诉,瞬间击穿了公众的情感防线。
![]()
众所周知,安眠药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而对于尚在襁褓中的婴幼儿来说,其危害更是呈几何级放大。
这位母亲的极端行为,让舆论迅速展开。
![]()
在一部分育儿经验或独自打拼经历的群体看来。
他们深知夜班工作确实与照顾婴幼儿的时间冲突的无奈。
![]()
还有的网友则认为再难也不能拿孩子的生命健康赌。
并且严词谴责她涉嫌虐待儿童的行为。
![]()
不少情绪激动的网友直接向平台举报该帖。
同时联系深圳当地警方和妇联,要求立刻介入核查婴儿的实际安全状况。
![]()
一时间,“先确认孩子是否安全”成为全网共识。
但一个更扎心的疑问始终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作为十月怀胎的母亲,真的会对亲生骨肉下此狠手吗?
![]()
这起“给婴幼儿喂安眠药”的事件并非同类争议的首例。
早在去年11月,某地就曾发生过一起。
![]()
但这次事件并不是孩子母亲的无奈之举。
而是一个育儿嫂为图省事,给照顾的婴幼儿喂食安眠药的恶性事件。
![]()
如果不是孩子父亲察觉到了不对劲,那么孩子的后果不堪设想。
据悉,他是在育儿嫂整理背包时听见有药丸滚动的声音。
![]()
对此,孩子父亲十分疑惑,便向育儿嫂询问是什么药。
但育儿嫂突然慌张的神色,让孩子父亲倍感奇怪。
![]()
立刻上前查看的他,竟发现了安眠药。
毫无疑问,孩子父亲立马选择报警。
![]()
之后孩子被送到医院进行血液检查。
庆幸的是,检查结果显示孩子身体内真的存在安眠的成分。
不敢想,当时孩子父亲有多么愤怒。
![]()
而得知事情真相后,警察局立刻控制住嫌疑人,并发布了警情通报。
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了社会对婴幼儿照护安全的高度关注。
相关部门也因此强化了对类似事件的排查力度。
![]()
正因为有此前车之鉴。
当“母亲给宝宝喂安眠药”的帖文传播开来后,立刻触发了监管部门的敏感神经。
![]()
为核实事件真实性、保障婴幼儿生命安全。
当地警方与妇联迅速组建联合调查小组,第一时间与发帖人取得联系并上门核查。
调查人员首先将宝宝送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
同时对发帖人所述的经济状况、工作情况等逐一核实。
这时,公众的注意力也聚焦在调查进展上。
这位母亲的“悲情叙事”究竟是真实困境的写照,还是另有隐情?
![]()
所谓的“喂药”行为,是确有其事还是夸大其词?
所有疑问都等待着调查结果给出答案。
然而在这位母亲就坦白了一切后,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
调查人员证实,发帖人确实是一名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年幼宝宝。
家庭经济状况确实较为拮据,这与她帖文中描述的经济困境相符。
但关键事实却存在虚构。
![]()
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宝宝体内未检出任何安眠药物成分。
“喂药”情节纯属当事人编造。
面对调查人员的询问,当事人最终坦白了真相。
![]()
她确实面临经济压力和育儿困境,但并未采取喂药这种极端行为。
之所以编造这样的虚假情节发帖。
![]()
是因为想要通过发布悲情故事博取网络关注和流量,进而获得他人帮扶。
王某的坦白,让事件性质从“家庭悲剧”急转为“网络造谣”。
这样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针对调查结果,相关部门做出了明确处理。
警方鉴于当事人并未实际实施伤害婴幼儿的行为,且认错态度良好,对其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
妇联及社区工作人员则结合其真实困境,为其提供了针对性的关爱帮扶。
包括协助申请临时生活救助、链接低价托育资源、推荐灵活就业岗位等,切实解决其生活难题。
但这起事件的警示意义远超个案本身。
![]()
其实越是冲击认知的故事越容易获得流量加持,而细节核查往往滞后于情绪发酵。
这种“先传播后核实”的模式,导致舆论多次上演“反转再反转”的剧情,消耗着社会信任资本。
![]()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虚构情节背后的现实困境并非全然虚假。
单亲妈妈群体的就业与育儿压力仍是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
这起事件以“出人意料”的反转落幕。
既揭露了网络流量裹挟下的不实表达,也让困境家庭的现实困境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当事人的错误行为虽应被批评,但背后反映的社会支持需求更值得关注。
![]()
真正的善意,不应建立在虚构的剧情之上。
这件事也给大众提了个醒,不要为了一时之快而捏造莫须有的谎言从而造成舆论。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