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句谚语背后,其实蕴含着古人的饮食智慧。”11月7日是立冬节气,作为临床营养师,清华一附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李群认为饺子是完美的“复合营养载体”——面皮提供碳水化合物,馅料汇聚蛋白质、脂肪与蔬菜纤维。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现代营养学对其进行科学升级。
饺子的营养核心平衡是关键。传统饺子的问题在于营养失衡。皮:精白面粉,升糖快;馅:常为高脂肉类,蔬菜不足;整体:盐分、油脂易超标。李群说,我们的改造目标,是将其转变为“低GI碳水+优质蛋白+高纤蔬菜”的均衡模式。
三步打造“营养黄金饺”。1.馅料革新:重在比例与选材。蛋白质优选:用鱼肉、虾仁、鸡胸肉、豆腐替代高脂猪肉。蔬菜加量:严格执行菜:肉≥2:1。白菜、香菇、芹菜、木耳都是优选,记得挤干水分。调味巧思:用香菇、葱姜、花椒水提鲜,大幅减少酱油和盐的用量。面皮升级:加点“粗”,将30%的精白面粉替换为全麦粉或荞麦粉,能显著增加膳食纤维,降低血糖反应,饱腹感更持久。
![]()
烹饪与食用细节决定健康。烹饪时建议选择水煮,避免煎炸的额外油脂。蘸料多用醋,少用酱油,拒绝辣油。醋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吃的顺序:先吃些凉拌菜,再吃饺子,有助血糖稳定。
同时,李群建议糖友可选全麦皮,先吃菜后吃饺子,控制在15个以内。高血压患者馅料低盐,蘸料只用醋。肠胃弱的人群避开韭菜等粗纤维蔬菜,选冬瓜、胡萝卜馅,务必细嚼慢咽。
总之,立冬吃饺子,不必在传统与健康间纠结。掌握“好皮、好馅、好做法”的核心公式,这盘饺子便是冬日里暖身又暖心的养生佳品。
[编辑:张冠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