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号早八点,群里炸出一条小视频:一只人形机器人踩着猫步出场,肩膀晃得比我还自然。
![]()
两分钟后,屏幕刷满“假的吧,套皮演员”。
![]()
晚上九点半,真车发布会,何小鹏当众把它的左腿拆成零件,碳纤维绳腱一根根发亮,像刚拆快递的筋膜枪。
我当场在直播间发了句:原来怀疑它有人,现在怀疑我自己是工具人。
这事儿看着离谱,其实把三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拍脸上了。
一、技术到底走到哪儿
官方口径:12个自由度的单腿、30%降功耗、波士顿开源+自研混写算法。
听懂了?
我也没全懂。
换成白话:它能单腿蹦迪,但还没告诉我蹦多久就没电。
宋晓刚一句“已达到国际第一梯队”把话补全——和外国大哥比,纸面数据并排站,但电池和表情管还是封口状态。
二、大众为啥总不信
不是针对小鹏,咱是长期被营销话术锤到PTSD。
过去三年,发布会上的“明年量产”最后都成了PPT化石。
于是这回观众集体开启柯南模式:面部动态没演示,续航数字不出现,疑点按人头收费。
一句话总结:信任赤字,比技术债务更难还。
三、股票涨五个点,值不值
大摩给了20-30亿美元想象增值,听着像空头支票。
但别忘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靠几条Demo把市值吹高几百亿,市场吃这套。
小鹏在工厂里先遛弯,Q2开始搬箱子——如果到时候它真能把螺丝递到工位,不绊电线不砸脚,估值就坐实一半。
剩下的,看它能坚持几个通宵不换电池。
收尾留个尾巴。
等12月技术开放日,如果IRON能直播搬一整盘轮胎不摔,我认它叫哥;如果中途歇菜,咱就把这段视频剪进下一集吐槽。
总之,吹过的牛皮终究要让铁脚板落地,不然只是昂贵的遥控玩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