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和几位老同学聚会,话题不知不觉转向了生活压力。已经成家立业的老王感慨道:"现在养家真不容易啊,房贷、车贷加起来每月就要还一万多,孩子教育支出又大,父母年纪也大了需要照顾,感觉每个月工资发下来就没了。"听着他的述说,在座的几个同学纷纷点头,这种"钱紧"的感觉似乎成了中年家庭的共同体验。
老王的感受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少中国家庭正在经历或即将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多家社会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0%的家庭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财务压力、就业不稳、养老负担加重以及子女教育成本攀升等问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当下生活,也可能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在多个场合谈及当前经济形势时表示,普通家庭的生活压力确实在增加,企业经营环境也面临挑战,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应对。无论认同与否,从客观数据看,我国确实有相当比例的家庭正面临着"四大麻烦",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第一个麻烦:家庭负债率上升,财务压力加大。
近年来,中国家庭的负债率持续攀升。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调查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杠杆率(居民部门债务余额与GDP的比值)达到63.8%,比2020年末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家庭生活在债务压力之下。
我们的邻居张先生一家就是典型例子。他们在2022年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60万,贷款240万,月供约12000元。再加上去年买的一辆中档家用车,车贷每月还需3000元。两项加起来每月固定还贷金额就达到15000元,而张先生夫妻俩的月收入总计约24000元,负债收入比超过60%,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
"每个月发了工资,扣除房贷车贷,再加上日常生活开支,几乎没有什么积蓄。"张先生坦言,"如果遇到突发医疗支出或其他紧急情况,只能向父母求助或者使用信用卡透支,压力很大。"
这种情况在年轻家庭中尤为普遍。根据社会调查数据,25-40岁年龄段的家庭中,约有45%的家庭负债率超过50%,其中房贷占据了债务的主要部分。高负债不仅限制了家庭的消费能力,也增加了财务风险,一旦收入中断或减少,很容易陷入债务危机。
第二个麻烦:就业形势严峻,收入增长放缓。
与负债率上升同时出现的是就业压力增加和收入增长放缓。2025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3%,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虽然这些数字看似不高,但隐藏在背后的是就业质量下降和收入预期不稳的问题。
我的大学同学李明就经历了职业生涯的波折。他原本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中层管理者,年薪超过50万元。但2024年公司裁员,他失业半年后才找到新工作,薪资比原来降低了近30%。"现在工作不稳定性增强了,随时面临被优化的可能,而且即使保住工作,涨薪空间也比以前小多了。"李明无奈地说。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2025年中国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职场人平均加薪幅度为3.8%,低于同期CPI增速,这意味着实际购买力出现了下降。同时,约37%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裁员或减薪情况。
收入增长放缓直接影响家庭财务状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仅为3.2%,远低于疫情前5-8%的增速水平。在物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许多家庭的生活质量难以提升,甚至有所下降。
![]()
第三个麻烦: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负担加重。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养老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5年初,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6亿,占总人口的21%左右。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25%以上,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家庭养老负担加重。"4-2-1"家庭结构(四个老人、两个成年人、一个孩子)日益普遍,中年人同时面临着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双重压力。
我们单位的王女士就面临这种情况。她和丈夫两人月收入约2万元,需要照顾双方四位老人,其中两位已经80多岁,医疗支出很大。"光是几位老人的药费和定期体检,每年就要花费5万元左右。加上我们自己还有个上初中的孩子,经济压力很大。"王女士说。
老龄化还带来了养老服务需求激增的问题。据民政部门统计,2025年全国养老服务床位数仅能满足老年人口的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养老院一床难求、价格高昂的情况在不少城市普遍存在。我的一位朋友为母亲寻找养老院,发现市区内条件稍好的养老机构月费在8000元以上,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第四个麻烦:教育竞争加剧,子女培养成本高。
尽管我国全面推行"双减"政策,但教育支出仍是许多家庭的重要负担。据教育研究机构调查,2025年我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23%,远高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
高昂的教育支出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学区房溢价。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不少家庭选择购买学区房,其价格往往比周边普通住宅高出20-30%。二是各类培训费用。虽然学科类培训受到限制,但艺术、体育、素质类培训的需求仍然旺盛。三是留学支出。随着国际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这笔费用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我的同事张先生家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每年仅各类培训班和辅导费用就接近5万元。"不给孩子报这些班,又怕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这是很多家长的共同纠结。"张先生说。
![]()
面对这些现实挑战,家庭该如何应对?我们认为,适应新形势、调整策略是关键。
一,理性看待负债,量力而行是基本原则。房贷是多数家庭的主要负债来源,购房决策直接影响长期财务状况。建议家庭在购房时坚持"三七原则":首付不少于总房价的30%,月供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30%,住房总价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7倍。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负债风险。
我们的朋友陈先生就是典型的理性购房者。他在2024年购房时,放弃了市中心的小户型,选择了郊区的一套90平米的房子,总价低了近100万,月供也控制在收入的25%以内。"虽然上班要多花些时间,但压力小多了,生活也更从容。"陈先生说。
二,提升职业韧性,增加收入来源很重要。在当前就业环境下,单一技能和单一收入来源的风险较高。建议通过持续学习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考虑发展副业或进行小规模投资,增加收入渠道。
我的同事小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公司的财务人员,平时工作之余学习了数据分析,现在周末能接一些数据分析的兼职项目,每月增加收入3000-5000元。"多一项技能就多一份保障,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必须未雨绸缪。"小赵说。
三,未雨绸缪做好养老规划至关重要。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尽早开始养老储蓄和投资,可以考虑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长期稳健的产品;二是加强健康管理,减少未来医疗支出;三是提前了解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为父母和自己规划合适的养老方式。
我的一位长辈就很有前瞻性。他在60岁退休时就开始规划养老生活,不仅购买了商业养老险,还和几位老友一起在郊区租了相邻的房子,互相照应,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养老社区。"比养老院便宜多了,又有伙伴陪伴,生活质量很好。"他满意地说。
四,理性看待教育投入,注重性价比也很重要。教育投资应该着眼于孩子的长期发展和幸福感,而非短期成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优化教育支出:一是选择性价比高的学校,不盲目追求名校;二是精选培训项目,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三是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往往比昂贵的培训更有价值。
我们的邻居王先生夫妇都是普通工薪阶层,但他们的孩子学业表现优秀,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他们的经验是:"不盲目给孩子报培训班,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精选一两个项目深入学习。平时多陪孩子阅读、交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既省钱又有效。"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家庭面临的这些挑战,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转型期的阵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些问题最终会在新的平衡中得到缓解。
曹德旺先生曾指出,尽管眼下困难存在,但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我们也持相似看法:当前的挑战虽然严峻,但通过个人努力、家庭调整和社会协同,完全可以克服这些困难,迎来更美好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态和前进动力。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关键是如何应对。"面对挑战,与其消极抱怨,不如积极应对,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在变局中开创新局。
你的家庭是否也面临这些挑战?你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观点。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实际情况或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