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广州地铁的APP出了一点问题,乘车码页面新加了个“摇一摇”功能,手机一晃就会自动跳转到某宝、某多多这种购物网站。
很多人在排队等车时,手一不小心动了一下,就被带到别的页面去了。最气人的是,关闭按钮藏得特别深,大家都觉得很不爽,网上纷纷热议这个事。
![]()
然后客服回应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讨厌广告,这话一出来,网友们怒了。有些人直接回怼说:“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呼吸空气,那能不能不给我们氧气?”
![]()
广州地铁这次的操作根本不是无心之失,简直就是在精准“收割流量”,本质上就是把公共服务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怎么说呢?地铁每年要服务三十多亿人次,这个用户基数比任何短视频平台都强大。可以想象,他们肯定算过,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人点进广告,也能赚得满盆满钵。
![]()
那个“摇一摇”的灵敏度调得特别高,明显是故意设计成“防不胜防”,就是看准了大家赶时间,不会去较真维权。
有乘客在社交平台上留言说:“我一直信任地铁App,因为它是官方的。可是现在,这份信任被广告给毁了。”
![]()
有用户分享说,最近几年在北京、成都、杭州这些城市的出行APP里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广告弹窗特别多,关不掉,强行插入,每次整改完没几天就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感觉平台就在和用户玩“打游击”。有时候就想刷个码或者查个路线,结果一堆商品推荐和其他推送蹦出来,正事都被干扰了。各个平台显然都在拼命想着怎么通过流量赚钱。
![]()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些问题往往不是偶然发生的。每当大家开始讨论,平台就匆忙整改,几天后又恢复原样,感觉就像玩“打地鼠”游戏:用户举起锤子,广告暂时消失,但很快又从别的地方冒出来。
![]()
在舆论压力下,广州地铁终于在11月3日回应了,表示已经关闭了这个广告位置,并与合作商沟通,改进广告展示方式,确保不会再有干扰基础功能的广告。
![]()
广州地铁的工作人员解释说,10月30日,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反映“摇一摇”广告影响了扫码乘车功能,地铁当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采纳了网友的建议,马上把这种广告下线了。
![]()
有乘客反映,虽然现在广州地铁APP在过闸前不再弹出广告了,但扫完码后,广告还是会出现。
![]()
有网友提到,现在公共服务类APP的广告收入已经开始“疯长”,2024年,国内的政务类APP广告收入比去年增长了37%。这个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始把用户当成“广告金矿”来挖掘。
![]()
这种做法不仅让服务体验越来越差,还让人们的信任感逐渐消失。最终,用户可能会对这些平台失去信任,甚至彻底放弃使用这些APP。
![]()
有网友说到:“广州地铁确实有要改进的地方,就比如今早坐地铁1号线在陈家祠下车,列车报站竟然是西门口,好在有位大妈问地铁工作人员是怎么回事,碰到这个情况好几次了!被我听到,赶紧下车!”
![]()
“现在的广告无处不在就是因为有像广州地铁公司这样的渣公司成帮凶,为了广告费连乘客消费者也要強迫广告宣传”
![]()
“这个操作表面上看,是“顺便看看广告”;但实质上是“强制看广告”;往深说就是“霸王条款”的具体表现。所以,有关部门还是改了吧。”
![]()
“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讨厌广告,比如打广告的商家、广告商、地铁公司,肯定是喜欢的,但不能因为他们喜欢就让其他人不爽吧”
![]()
现在不少政府类APP悄悄加了商业功能,比如公交、医保、政务平台等,不仅推送信息流、设置弹窗,甚至还加上“摇一摇”广告,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方便群众,其实是在把公共服务变成流量赚钱的工具。
![]()
用户的信任是通过克制和尊重积累的,如果总想着让用户多看广告,这些APP最终肯定会被抛弃。
公共数字空间应该是干净、高效、可靠的。用户用地铁APP就是为了查路线或刷码进站,不是来看广告推销的。技术应该用来提升服务,公共服务要让人放心,而不是烦心。
[免责声明] 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