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街头巷尾到处是鸭脖的那股辣香味,现在好多店关门大吉了。2025年上半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这三家加起来关了5600多家店,业绩也跟着往下掉。
绝味门店从高峰时候的一万六千多家,缩水到一万家出头,上半年营收28.2亿,同比降了15.57%;周黑鸭门店剩两千多家,营收12.23亿,降2.93%;煌上煌门店降到两千多家,营收9.84亿,降7.19%。
年轻人不爱吃了,这背后不是简单一句消费降级就能概括的。
![]()
绝味是2005年在长沙开的头一家店,创始人戴建军以前在药企搞销售,懂点营销门道。他搞加盟模式,加盟商交几万块加盟费,还得从总部买设备和原料,总部赚差价。
起步快,门店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到2017年上市时,已经上万家店了。
周黑鸭是1997年在武汉起步,周富裕从打工仔干起,坚持直营,所有店自己管,品质把控严,到2016年香港上市,门店过千。
煌上煌1993年在南昌摆摊起家,徐桂芬下岗后干这个,加盟为主,2012年上市,门店也几千家。这些模式当初管用,因为市场大,鸭脖作为休闲小吃,价格亲民,十几块钱就能买一堆,年轻人下班路上顺手拿点。
![]()
但现在问题出来了。加盟模式像绝味和煌上煌的,门店多到饱和,一条街好几家同品牌,互相抢客。加盟商租金高、人工贵,还得给总部交原料钱,赚不到钱就关门。
2025年,绝味关了三千多家,煌上煌关了两千多家,不是总部主动缩,而是加盟商撑不住跑路。
周黑鸭直营好点,但扩张慢,2019年才开加盟,速度跟不上,门店从三千多降到一千多。行业报告说,卤味市场总量没变大,但竞争激烈,新品牌层出不穷,老三家份额被挤。
年轻人为啥不吃了?价格是头号杀手。
![]()
以前鸭脖十来块一斤,现在二三十块一根,涨得离谱。原材料成本涨了点,但品牌转嫁给消费者,财报里毛利率还想保持高位。
绝味的毛利率在35%左右,周黑鸭更高,过50%。年轻人工资没涨多少,鸭脖从零食变成奢侈品了。外卖平台上,点鸭脖一看三十多块,还不如点个汉堡。
数据显示,2025年休闲食品消费中,鸭脖占比从10%降到5%以下,年轻人更爱低热量东西,像坚果、酸奶。
产品老化也是大问题。三家菜单十年没大变,鸭脖、鸭翅、鸭锁骨,就那些口味。奶茶店每季度出新品,炸鸡店搞联名,鸭脖还是老一套。
![]()
年轻人追求新鲜感,抖音上各种网红小吃刷屏,鸭脖落伍了。食品安全还出过事,2021年煌上煌卖过期货罚款,绝味门店查出假健康证,消费者不信了。
2023年周黑鸭有批次鸭脖细菌超标,这些积累下来,口碑掉队。
市场环境变了。疫情后,大家习惯网购和外卖,但鸭脖冷吃不香,热吃又贵。电商平台上,低价散装鸭脖抢市场,三家品牌定位中高端,守不住。
年轻人消费理性了。吐槽鸭脖贵的不值,宁愿买进口零食。行业分析说,2025年卤味市场增长放缓到3%,老品牌没跟上潮流。
![]()
三家都靠上游鸭子采购,鸭价波动大,2024年鸭子涨价20%,他们不降价给加盟商,挤压下游。
绝味采购规模大,但分摊到门店,单店成本高;周黑鸭工厂直供,效率高,但门店少,规模效应弱;煌上煌加盟松散,品质不均。报告显示,2025年原料成本占营收30%以上,没优化好。
消费群体变迁了。90后00后不像80后那么爱辣重口,健康意识强,鸭脖高盐高油,热量一堆,吃完还上火。
年轻人休闲食品偏好中,健康型占比升到40%。鸭脖从街头小吃变商场专柜,脱离群众了。城市化加速,小县城门店关得多,年轻人去大城市,消费升级但选择多。
![]()
竞争对手起来了。良品铺子、来伊份这些零食连锁,鸭脖只是小类,价格低。网红品牌如鸭货王,低价线上卖,抢走份额。
三巨头没有重心放在电商上,错过风口。2025年电商卤味销量占总50%,老品牌只占20%。
转型尝试有,但效果一般。周黑鸭推鲜卤超市,进社区,门店降但利润升,2025上半年净利1.08亿,增228%;绝味优化供应链,开发新品如低盐鸭脖,但市场反馈平平;煌上煌收购零食公司,扩品类,净利润0.77亿,增26.9%。这些是止血,没逆转。
鸭脖行业还是得回归本质,价格合理,产品创新,品质稳定。年轻人不吃,不是不爱吃辣,是不爱被宰。品牌放下架子,或许还能回暖。但现在,关店潮继续,年轻人钱包紧,鸭脖摊上事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