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场乒乓球比赛的报道标题用上“戏耍”二字,引发的讨论似乎比比赛本身更加激烈。这究竟是技战术的客观描述,还是胜者对败者的居高临下?
![]()
11月7日,WTT法兰克福冠军赛女单第二轮,日本名将伊藤美诚迎来了老对手——奥地利的波尔卡诺娃。这场比赛的结局在赛前就被多数人预料到:伊藤美诚以3-1的比分顺利过关,三局比分分别为11-9、8-11、11-5、11-8。
![]()
从技术统计来看,伊藤美诚确实掌控了比赛节奏。日媒在报道中详细描述了她的制胜之道:“从开局起,伊藤就凭借多样的发球和拧拉掌握主动权。”特别是在关键的第四局,“即便进攻出现失误,伊藤美诚仍强势持续打正手”,最终凭借反手拧拉锁定胜局。
![]()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伊藤美诚对波尔卡诺娃的第八场连胜。波尔卡诺娃作为欧洲顶尖选手,今年世乒赛女双亚军得主,却被日媒冠以“戏耍”二字,这背后的意味令人深思。
![]()
“戏耍”这个词汇在日语中与中文含义相近,都带有“玩弄”、“调侃”的意味。用在体育报道中,确实生动描绘了伊藤美诚在比赛中通过变化多端的摆短和发球让对手疲于奔命的场面。这种表述方式也引发了巨大争议。
![]()
日本网友评论
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是“实力的体现”。“伊藤选手的发球和接发球确实高超,这就是实力的差距,体育竞赛本来就是强者为王,用这个词恰如其分。”
![]()
更多网友表达了不同看法。“虽然赢了比赛,但用‘戏耍’这样的词显得不够尊重对手,”另一位网友直言:“波尔卡诺娃也是世界级选手,这样的标题太过傲慢。”
是客观描述还是胜者傲慢?
仔细分析比赛过程,伊藤美诚确实在战术上完全压制了对手。报道中提到的“变化多端的摆短戏耍对方”确实是比赛的客观写照。从纯技术角度而言,“戏耍”确实形象地描述了赛场上的一方通过技战术完全压制另一方的状态。
![]()
体育报道除了要准确描述比赛情况,还承担着传播体育精神的责任。波尔卡诺娃作为世界排名第31位的选手,同样是经过艰苦训练才能站上这个舞台。她用顽强的拼搏从伊藤美诚手中扳回一局,证明了她并非任人宰割的弱者。
![]()
实际上,这类略显夸张的标题在当今媒体环境中并不罕见。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如何吸引读者点击成为媒体优先考虑的因素。用“戏耍”这样的词汇,确实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眼球,但对对手来说确实有点不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