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这部凝结着华夏先民智慧的古老典籍,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文明长河,自伏羲画卦的远古源头蜿蜒至今。相传人文始祖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以阴阳二爻为基,构建出八经卦的原始框架。而后世圣贤通过"重卦"这一创造性转化,将三画之卦两两相叠,最终形成六十四卦的宏大体系。重卦之说历来有画卦与衍卦两派观点,其本质都是对八卦符号系统的拓展与深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重"字蕴含着"复之而再"的哲学深意,正如春去秋来、日月更迭的宇宙韵律,三画经卦通过叠加重组焕发出六画别卦的新生。
![]()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近照
关于《易经》的成书历程,更似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接力。上古时期的巫觋们通过世代累积的占筮实践,如同精卫填海般不断丰富着易学体系。现存的《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恰似三座里程碑,记录着易学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演进轨迹。特别是《周易》问世后,《易传》这部被尊为"十翼"的阐释性著作,犹如给古老的易卦插上飞翔的翅膀,使其从单纯的占卜之术升华为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重卦的创造还是《易传》的编撰,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如百川归海般汇聚了众多圣贤的心血。
![]()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卦爻辞系统堪称《易经》最精妙的语言密码。卦辞如同统领全局的北斗,以简练文字勾勒全卦精要;爻辞则似繁星点点,细致描摹每个爻位的独特意境。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这些文辞中不仅凝结着吉凶判语,更暗藏着西周初年的历史密码——"高宗伐鬼方"的战争记忆、"帝乙归妹"的联姻往事,都在卦爻辞中若隐若现。而阴阳爻符号的命名演变更彰显易学的发展轨迹:原始的"—""- -"符号,要待到《易传》成书时才被赋予"阳爻""阴爻"的哲学内涵,这种概念的沉淀过程,恰似璞玉经过岁月打磨终现光华。
![]()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面对易学在当代的传承发展,我们既要如考古学家般厘清其源流脉络,又要像建筑师般构思其未来图景。从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易经》因属卜筮之书而幸免于难的历史际遇,到历代学者对卦爻辞作者的聚讼纷纭,这些学术公案都提醒我们:易学发展从来都是在继承中创新。当今易学研究更需建立多维视角,既要深入解析卦象系统"立象以尽意"的象征智慧,又要辩证看待"文王演易"等历史传说——所谓"演"字既可解为推演发挥,亦可理解为演习运用,这种语义的张力恰恰折射出易学阐释的多元可能。
![]()
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书法作品
当代学者张胜利在其哲学专著《大道汜兮》中,将易学研究置于更广阔的世界哲学视野中进行观照。这种跨文化的学术视野启示我们:古老的《易经》如同一个生生不息的符号宇宙,每个时代都能在其中发现新的思想星座。从卦爻辞文法风格的历史比较,到卦象系统的象征演绎,易学研究的每个维度都蕴含着贯通古今的智慧密钥。在这个意义上,重读《易经》不仅是对古老文明的致敬,更是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与自我的元语言。
责编:文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