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道玉先生仙逝,感叹世间再无刘道玉,不仅是对这位教育家的致敬,更是叹息是否还有培养刘道玉的土壤,是否还有容许他改革的空间。
他的人格魅力和改革措施,教育界至今难以有人比肩。
身为知识分子,他对待权力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刘道玉先生曾说:
尽管人性中有一种迷恋权势的倾向,但我却重义轻利,重术轻权。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文人不做官,做官的非文人。”我相信这一点,我崇尚自由,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愿任人摆布,想说自己想说的话,不愿鹦鹉学舌。在一些高官看来,他们是主,群众是民,他们可以搞特权、耍威风,但是他们在其上司的面前,又是某种意义上的臣仆,我讨厌这种依附性的主仆关系。古时文人中有一句俗话:“不做官,不受管。”我很欣赏这句话,所以就不愿做官。
1979年,他从教育部司局级领导岗位主动离职,回到武汉大学从事化学研究,行政级别归零。1981年当上武汉大学校长,两年后被叫去谈话,拟任武汉市市长,主政一方。结果他拒绝了上级安排,甚至准备坐火车进京当面推辞,他的强硬换来留任武汉大学,再不涉足政坛。
更令人赞叹的是,他在担任武大校长期间的改革。他的理念是“教育是解放而非束缚”,这在今天仍然振聋发聩。
他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还可以选择提前或延后毕业,打破传统的齐步走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他主导废除政治辅导员制度,实行本科导师制,鼓励学生自主科研,与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如出一辙。
他开放招生,首创插班生制,允许社会青年通过考试直接进入大学三年级学习,这种大学自主性在我们这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四十年前他就设立贷学金制,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毕业后若赴边远地区工作或取得突出成就,学校还帮助学生还贷。他恢复法律系,创立新闻系、空间物理系等,支持建立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武汉大学变成一所全国瞩目的综合性大学。
他曾提出“创造教育”理论,认为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机械灌输,他提出自学、课堂讨论、科学研究三位综合的教学方法,批评传统应试教育对个性的压制,呼吁建立以 “人的全面发展” 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影响至今。
1988年,他突然被解职,据说有上级对他的评价为“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问题”。
卸任后,他还在持续发声,出版《拓荒与呐喊》《教育改革论说集》等著作,他主张高校去行政化,建立“教授治校”制度,他呼吁整顿学术腐败,严格博士学位授予标准,他倡导教育国际化,推动中外高校合作交流。刘道玉先生在《珞珈子规啼》中曾言:“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革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如今回望他的呐喊,教育改革今又如何。
世间再无刘道玉。先生千古!缅怀刘道玉先生,更怕拓荒后再荒芜,呐喊后已无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