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772篇文章
如果你曾经历过偏头痛,或许会觉得那已是疼痛的极限。但请想象这样一种头痛:它像一只无形的恶魔,总是在固定的时刻降临,用火焰般的利爪攥住你的一只眼睛,将灼热的铁钉钉入你的眼眶后方。这种疼痛剧烈到足以让最强悍的人蜷缩在角落,痛哭流涕——这就是丛集性头痛,医学界公认的“最剧烈的疼痛之一”,患者们则给了它一个更形象的名字——“自杀性头痛”。
![]()
一、认识这位“地狱来客”
丛集性头痛绝非普通的头痛。它得名于其独特的“丛集”发作模式:在一年中的某段时期(通常是季节交替时)集中出现,仿佛一位不请自来的恶劣客人,每年都会准时“登门拜访”。
这位“客人”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极度守时
丛集性头痛堪称疼痛界的“瑞士钟表”,每天几乎在固定的时间发作,常见于入睡后1-2小时。许多患者甚至可以在发作前几分钟“预感”到它的到来,这种精准度曾让医生们怀疑它与人体生物钟有密切关系——后来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猜想,丛集性头痛确实与大脑深处的“生物钟指挥官”(下丘脑)功能紊乱相关。
![]()
单侧攻击
它通常只攻击头部的一侧,绝大多数时候是同一侧。疼痛中心多位于眼眶后部或太阳穴区域,并常伴有同侧眼睛发红、流泪、鼻塞或流涕、眼皮下垂等症状。想象一下,你的半张脸正在经历一场风暴,而另半张却相对平静,这种不对称性是它的重要标志。
![]()
极度暴烈
医学上将疼痛分为0-10级,丛集性头痛稳稳地站在了顶端——第10级。这种疼痛强度超过了分娩、肾结石痛,甚至超过严重烧伤。但它与偏头痛有个关键区别:丛集性头痛患者通常无法静卧,他们会不停地踱步、摇晃,甚至用头撞墙,试图用另一种疼痛来分散注意力。
时间管理大师
每次发作通常持续15分钟至3小时,然后如同潮水般退去,不留痕迹,直到下一次发作。在丛集期内,这种折磨可能一天拜访一次,也可能高达八次。
二、疼痛科的“拆弹部队”
面对如此凶悍的“地狱来客”,普通止痛药如同用水枪对付喷火龙,毫无胜算。这时,就需要请出专门应对复杂疼痛的“拆弹专家”——疼痛科医生。
对于丛集性头痛,疼痛科医生拥有一整套先进的“拆弹工具”:
高浓度氧气吸入
这是疼痛科的“王牌武器”。在头痛刚开始发作时,通过面罩吸入100%纯氧,流速约7-15升/分钟,持续15-20分钟。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在使用此法后,疼痛能在短时间内显著缓解。这可能是最高效且无副作用的止痛方法了。科学家认为,氧气能引起脑血管收缩,对抗丛集性头痛发作时的血管扩张——这是引爆炸弹的关键引线之一。曲普坦类药物——如果说氧气是外部拆弹,那么曲普坦类药物就是精准的内部干预。特别是皮下注射的舒马普坦,能在15分钟内迅速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还有鼻喷雾剂型,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这类药物能像特工一样,精准地作用于头部血管和神经末梢,平息那里的混乱。
预防性治疗
疼痛科医生深知,对付丛集性头痛,被动防御远远不够,必须主动出击。在丛集期开始时,他们会使用维拉帕米、皮质类固醇、锂剂等药物建立“防御工事”,减少发作频率和强度。
神经阻滞术
当药物效果有限时,疼痛科医生会施展他们的“微创艺术”——通过精确的定位,将少量麻醉药和激素混合物注射到特定的神经周围,暂时“麻痹”疼痛信号的传递路径。这种治疗就像暂时切断炸弹的引线,为其他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神经调控技术
这是疼痛科最前沿的武器。对于药物难以治愈的慢性丛集性头痛,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枕神经刺激术或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此外,有研究证实,蝶腭神经节刺激不仅可缓解难治性慢性丛集性头痛的急性发作症状,降低头痛的发作频率,还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对预防性药物的使用。
![]()
三、生活方式的辅助“防御工事”
除了专业治疗,疼痛科医生还会建议患者建立自己的“防御系统”:
1. 戒酒
在丛集期内,哪怕少量酒精也可能在几分钟内诱发剧烈发作。
2. 谨慎使用硝酸甘油类药物
这类扩张血管的药物可能成为头痛的“触发器”。
3. 保持规律作息
紊乱的睡眠可能唤醒“沉睡的恶魔”。
4. 避免高强度运动
在丛集期内,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发作。
丛集性头痛虽然可怕,但现代疼痛医学已经发展出多种有效的应对策略。关键在于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这正是疼痛科医生的专长。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经历这种“地狱来信”,请务必寻求专业疼痛科的帮助,不必独自忍受这份痛苦。记住,再凶悍的“地狱来客”,也害怕它的“拆弹专家”。
作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
孙世宇 主治医师
![]()
![]()
![]()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