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记者今天从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获悉,2025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36761件,同比增长7.9%,解决27442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6亿元。其中,减肥产品销售套路多,虚假宣传问题尤为突出,成为投诉热点。
中消协指出,从各地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情况来看,减肥产品消费领域乱象频发: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现象普遍,如宣称“一个月瘦二十斤”,或以“限时优惠”“专业顾问指导”等话术诱导消费者多次购买减肥产品;无资质销售保健品或药品,部分机构和个人未取得相关经营许可,仍以减肥产品名义销售保健品甚至药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部分产品存在安全风险,有消费者反映使用减肥产品后出现腹泻、心悸等不适症状,疑似产品中非法添加泻药等成分;退款困难问题突出,不少商家以“无效退款”为噱头吸引购买,但在消费者申请退款时,却以各种理由推诿、拖延,甚至直接失联。
中消协举例称,2025年9月6日,消费者曹女士通过“消协315”平台投诉江西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曹女士反映,最初她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减肥茶,随后商家主动添加其微信,询问身体状况,并推荐搭配使用其他减肥瘦身产品,称“效果会更好”,她于是花费3680元购买了相关产品并按照商家指导服用。几天后,对方再次联系她,称若再搭配其他产品食用,减肥效果会“加倍提升”,于是曹女士又购买了价值两万多元的产品。此后,商家多次以“关心身体状况”为由主动联系,并持续推荐不同的“瘦身加速产品”,诱导反复购买。短短20天时间,曹女士累计消费达89880元。更严重的是,曹女士服用相关产品后每天多次腹泻,她认为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行为,要求全额退款。
对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减肥概念,认清属性并警惕夸大宣传,坚持科学减重。对于宣称具有“减肥(控制体内脂肪)”功能的产品应取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蓝帽子”标志,普通食品不得宣传具有保健功能;对于“一个月瘦二十斤”等违反广告法的功效性承诺切勿轻信;消费者如因肥胖问题影响健康,应及时就医,遵循科学方法,做到“管住嘴、迈开腿”,以科学、安全、理性的方式实现健康减重。中消协还建议相关部门强化减肥产品销售和宣传行为的监管,严格审查涉及减肥功效类广告内容,对于违反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行为应依法从严查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