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马斯克近乎玄幻的万亿薪酬获批,不禁让人开始思考,世界级商业偶像为何只在美国诞生?美国国债利息过万亿,连马斯克都宣称,美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结果一转眼,马斯克达成了万亿薪酬的玄幻成就,作为吃瓜群众,我们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件事呢?
特斯拉股东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马斯克未来可能价值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这或许是商业史上最雄心勃勃的薪酬计划。
马斯克唯有在十年内带领特斯拉市值从如今的1.5万亿美元增至8.5万亿美元、交付2000万辆汽车、运营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全部目标达成,才能获得这巨额回报。
从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到马克·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美国每个时代都会制造全球瞩目的商业天才。这并非偶然,而是国家信用、金融化市场和个人英雄主义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
热衷于豪赌的美国国家商业模式
制霸世界的几十年,养出了美国人和美国资本的超强自信,这种近乎豪赌的薪酬方案,正是美国经济的缩影。
万亿薪酬方案的设计,体现了美国极度金融化的市场环境对颠覆性创新的定价机制。这份方案要求马斯克在十年内完成十二项里程碑式的目标,每完成一项可获得特斯拉1%的股份。全部完成后,他将获得公司12%的股权,按目标市值计算价值约1万亿美元。
与传统薪酬不同,马斯克不会领取任何固定工资或现金奖金,其全部回报来源于股票奖励。这是一种“全有或全无”的金融设计:如果特斯拉市值未达2万亿美元,他将一无所获。马斯克目前持有特斯拉约12.8%的股份,若全部目标达成,其持股比例将接近25%。
这不仅关乎财富,更关乎控制权——马斯克认为25%的持股比例是能保证对特斯拉影响力和控制权的“安全底线”。
这种“以增长为赌注的长期激励” 反映了美国市场对高风险高回报商业模式的极致推崇,是金融化经济中激励创新的典型手段。
![]()
与国运强关联的美国商业偶像
美国商业偶像敢于制定如此大胆目标的底气,源于对美国国家信用(霸权)、极端金融化的市场环境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文化的三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霸权方面:美元霸权为这些商业冒险提供了全球资本支持。战后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建立在美国全球领先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工业能力之上。
军事霸权则为国家信用提供了终极抵押。经济学家卢周来在《美国经济的金融化陷阱》中指出:“军事实力能够覆盖的范围,就是国家信用扩张的边界”。
高度金融化:美国经济的高度金融化,为商业偶像的诞生提供了肥沃土壤。金融本身已成为经济主导。根据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的研究,美国经济已进入“管理型资本主义”时代,其特征被概括为“人人放贷,无人投资”,金融不再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工具,而变成了经济本身。
这种过度金融化导致经济增长与生产力脱钩,依靠资产通胀来维持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催生了对商业偶像的崇拜式投资。
![]()
个人英雄主义文化:
美国社会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也是商业偶像诞生的重要条件。历史上可追溯的美国偶像制造机制始于上世纪初。
1927年,默默无闻的飞行员查尔斯·林白完成了人类首次跨大西洋不间断飞行,顷刻间成为全国崇拜的英雄。他的成功被视为美国精神和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被誉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形象的象征。
这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为商业偶像的诞生准备了社会心理基础。
马斯克通过社交媒体巩固自己的偶像地位,让他的“支持者们”保持极高的热情,这样他们就能击退任何敢于质疑马斯克的人。
他由此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那些追求超额回报的投资者会蜂拥购买他旗下其他公司的股票,推高其估值。
这种个人魅力与金融市场的结合,形成了美国特有的商业偶像崇拜机制,与极度金融化的经济环境相互强化。
![]()
过度金融化的历史教训
这种高度依赖金融化和个人魅力的商业偶像培育模式,潜藏着系统性风险。经济过度金融化导致“静悄悄衰退”。表面繁荣可能掩盖了实体经济的疲软。
官方统计显示经济增长持续,但普通民众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上升,经济繁荣与现实脱节。
过度金融化导致“挤出创新”。一个健康的资本主义体系需要异质性的激励:企业家、贷款人和投资者追求不同的目标和时间跨度。相反,过度金融化的市场架构将风险承担压缩到单一维度:风险约束下的收益最大化。
英国的历史教训印证了过度金融化的后果。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帝国》一书中分析,英国从工业革命引领者到逐渐失去创新活力的过程,与其经济重心从工业生产转向金融服务业密切相关。随着资本日益集中在金融投机而非实体经济创新上,国家的创新活力逐渐衰减。
严格来说,马斯克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种“金融崇拜”——在这种氛围中,大批眼花缭乱的投资者、支持者支持他开展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项目,还让他免受批评。
当马斯克的万亿薪酬方案激起全球讨论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企业家的雄心,更是一整套制造商业偶像的美国体系在运转。
没有人知道下一个全球商业偶像会是谁,但几乎可以肯定,只要美国依然维持其国家信用、极度金融化的市场环境和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他仍将在美国这片土地上诞生。
权威来源备注:
1、经济学家卢周来关于“军事实力与国家信用边界”的论述,参考其著作《美国经济的金融化陷阱》。
2、美国“管理型资本主义”特征的分析,参考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对美国经济结构的研究。
3、英国因金融化衰减的历史教训,参考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帝国》一书中的相关论述。
![]()
本来文章都准备发了,发现一个小插曲,算花絮吧,加在文章最后:
![]()
大家都知道这几天小鹏机器人火了,火的原因是走路太像真人了,于是小鹏进行了一镜到底的辟谣。重点是:马斯克不但和何小鹏互动,还隔空点赞。
但也有网友表示,我对马斯克祛魅了,下面全是为马斯克辩护的回复,我们一起来看看:
![]()
网友1:马斯克的不用遥控器,这就是区别
网友2:我觉得这个展示后背有点欲盖弥彰了,你要展示就把外衣全部脱开呀,露一点缝说不是真人,这谁看得出来呀?
网友3:看一下技術路線圖,天差地遠。如果這麼相信Xpeng,快點allin並看空特斯拉。除非是不敢看空,那代表你自己都不相信。
看一個人是否言行合一,不要看他說了什麼,而是看他的股票對帳單。(原文就是繁体)
网友4:下次有機器人展,拿个热成像像机去拍,看看有没有体温就知道是不是真人假冒的了
网友5:走路而已,目前机器人分两种:tesl鰷任机器人与非tesla机器人,一种是具备人工意识的识别、处置以及输出信息,一种是遥控操作设定好的各种程序+简单视觉识别位置,两者差别一个天一个地。
网友6:不脱衣服的原因是过于先进不便透露一旦⊙严脱了衣服就露出原形了。。。。。要知道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有多么艰辛困苦波士顿,本田,特斯拉,都是从零开始的,小鹏这个机器人如果是真的话,就好比刚出生的婴儿能跑会跳,还能飞天遁地
这完全证实了我文中的观点,相信偶像的人会自动为他辩护。哪怕马斯克本人已经点赞了中国科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