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7日讯(编辑 李响)近日,《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出台,引发相关市场广泛关注,城投非标融资或亦将受到波及。作为城投平台非标融资的通道之一,城投非标融资今年已压降近7500亿元,新规出台的信号或将推动信托行业的监管收紧,城投非标融资有望进一步收缩。
在业内人士看来,《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 “单一城投项目融资”,倒逼信托组合投资,切断城投非标 “专属融资通道”,同时强化 “穿透监管 + 投资者门槛”,压缩城投非标募资来源,增加融资难度,同时规范 “非标投资期限匹配 + 信息披露”,限制城投 “短募长投”,城投非标融资预计将出现 “增量断供、存量收缩”的新局面。
信托新规给城投非标融资戴上“紧箍咒”
信托产品一直是城投非标融资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资金投向灵活性曾成为城投平台补充流动性的重要支撑。然而,近期出台的上述《征求意见稿》从多个维度给城投非标融资戴上“紧箍咒”。
如《征求意见稿》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单个信托产品投资于同一资产的投资金额,不得超过该信托产品实收信托的百分之二十五,同时信托产品投资基础资产涉及非标准化资产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信托公司应当穿透计算上述比例”。在业内人士看来,《征求意见稿》通过 “组合投资比例限制”,直接禁止此类单一资产业务,迫使信托公司分散投资,城投无法再通过 “专属信托产品” 实现大额融资,也将间接使得信托公司配置城投的意愿下降。
此外《征求意见稿》第八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分别对合格投资者标准、投资人数和投资门槛进行规定,如将非标类门槛统一提至 100 万元,迫使中小投资者退出,同时禁止拆分信托单位,使得城投无法再通过嵌套扩大募资范围。
多位信托业内人士表示,《征求意见稿》对信托公司的风险管控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多数信托公司已暂停对资质较弱城投平台的非标授信,仅对AAA级及部分优质AA+级城投平台保留少量合作,且审批流程较此前延长50%以上。某头部信托公司投行部负责人透露:“我们现在对城投项目的尽调重点不仅包括偿债覆盖率,还会核查其隐性债务化解进度,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律否决。”
另有业内人士称,在非标融资逐步去化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因警惕当前城投非标高息产品背后的多重风险。首先,非标产品透明度本就较低,监管收紧下部分信托公司为保规模可能放松项目审核,加剧信用风险;其次,少数城投高成本融资背后的偿债压力极易传导至相关理财产品;最后,政策收紧趋势明确,城投非标融资的退出进程可能加速,投资者需警惕存量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业内专家提醒,《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标志着城投非标融资的规范化进程进入新阶段,规模萎缩将成为长期趋势。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城投平台所在区域财政实力、隐性债务化解情况及融资渠道多样性,对高收益非标产品保持审慎态度,避免盲目跟风投资。
非标融资也呈现持续萎缩
事实上,非标融资已呈现持续萎缩态势,在一揽子化债政策大背景下,全国城投平台去非标化隐债的力度在加大。
财联社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7日,今年全国城投平台非标产品发行规模480.0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2412.16亿元。净融资方面,非标规模也持续压缩,今年非标资产净融资规模压降了7485.85亿元,较去年同期5167.84亿元扩大了44.85%。从省市地区来看,今年江苏省非标规模压降最大,达到1759.86亿元,占全国总压降规模的23.51%,此外,浙江、山东、四川、重庆、湖南等地非标融资也呈现持续萎缩态势,今年累计缩减规模均超500亿元。
中金固收研报数据也显示,从各省市披露的化债进度来看,包括四川省乐山市、攀枝花市、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广西百色市等多地通过预算资金偿还、核销核减、“置换债券+资产抵顶”等方式推动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如四川省攀枝花市披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非标债务余额54.37亿元,较年初62.87亿元减少8.5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