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约而至。开幕仪式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AI技术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加速演进,最终将实现“超级人工智能(ASI)”,“AI对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的解放将超乎想象,而技术普惠是AI时代的全新机遇。”
作为本届大会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今天下午的主论坛首次邀请到宇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游戏科学以及DeepSeek的核心高管同台对话。尽管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却在一点上形成了共识:科技的终极使命,在于更好地服务与赋能人类。
这也是自年初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后,6家企业的核心人物首次公开聚首。
![]()
![]()
10年间的那些创业往事
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作为对话的主持人,抛出了一个问题: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举办了10多年,它和“六小龙”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个问题,让“六小龙”们陷入了各自的回忆,抖落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创业往事。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介绍,和大会一样,宇树成立也接近10年。“记得2017年第一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带的还是公司第一款机器狗Laikago。那时团队总共没几个人,现在已经有1000多号人了,“第一次来乌镇就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当时见到了好几位知名企业家。”
![]()
10年前,强脑科技的创始人韩璧丞还在哈佛边读书边创业,经常工作到半夜三点。因为经常用自己的头做脑电测试,引发了当地一位老奶奶的误会,说中国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成绩,在家里给大脑充电。
![]()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煌从浙大毕业后远赴美国留学,后来在英伟达工作。 那会儿英伟达还是一家不怎么受待见的公司,华人的待遇也不高。“当初就发誓要自己创业。”
他表示,过去10多年,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用户和数据,奠定了AI时代中国的领先地位。“我之前来乌镇都是偷偷来学习的,今天很荣幸,第一次登台分享。”
此前,他曾就透露非常期待这次聚首,“本身我们几家都是在具身智能、物理AI赛道里面,也同时在服务大量的共同客户,希望通过这次的交流,能对于未来3-5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趋势有一些更深入的判断。”
“我们以前是做‘狗’的,现在终于也开始做‘人’了。”云深处创始人朱秋国幽默地表示,并坦言自己是嘉兴人但一直没来过乌镇,这次来印象非常好。他回忆起10多年前带着机器狗参加王坚博士的2050大会,当时完全是新鲜事,现在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到处可见,“希望在未来,我们的机器狗能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
![]()
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说,游戏科学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同岁,都生于2014年。他们是在2016年有了《黑神话:悟空》的设想。其中一个原因是,那些年影视行业很火,大家大多去电影院看海外大片,但那年的票房冠军是国产片《美人鱼》。“当时我们就认为,如果能做出好的游戏,国内用户会给它相当大的关注和回报。”
DeepSeek资深研究员陈德里则感慨过去10年,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的发展特别快,公司的核心骨干也是10年前在一起,决定参与AI浪潮,坚持长期主义和技术开源,最终获得了一点成绩。
![]()
未来两年会有更多惊喜
回顾过往之后,6人将话题转向对各自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挑战的见解。
朱秋国将当前自己和团队面临的挑战归纳为两点:
一是具身的移动:“我们正致力于让机器人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自主地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这比较难。”其中涉及如何采集更多数据以及消耗大量算力,资源和能力上都存在挑战。
二是具身的操作:这包括如何制造一只仿生人手,以及如何让机器人的“手”在不确定的复杂场景中完成长序列任务。“这方面的技术路径目前还不够清晰。”
不过,朱秋国仍然充满信心,希望通过创新,力争在“5-10年,让机器人真正走进工厂、融入家庭”。
![]()
谈及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速度,王兴兴颇有感触。他介绍说,自2016年起,宇树科技便开始自研硬件核心零部件,逐步推出成本更低的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
“最近一年,具身智能领域其实已经有点像做梦的感觉,很多过去存在于科幻中的东西已变成现实。”他分享道,“我始终觉得,机器人领域,包括具身智能AI,相较于其他一些前沿技术,反而相对更容易取得突破。”他进一步预测,明后年,整个机器人领域带来的惊喜,会比今年更多。
在王兴兴看来,眼下机器人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最大原因是全球共创,共同推动这个行业前进。就像早些年的电脑一样,很多研发者都在上面开发软件,共同打造了一个生态。“我觉得在具身智能领域或者说在机器人领域的通用模型,最有可能达到我们想象中的AGI效果。”
黄晓煌笑言:“其实我一开始也没料到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如果预见到,当初就不会卖掉英伟达的股票去创业了。”
他表示,互联网数据的发展有其瓶颈,而AI是数据积累到一定阶段后的新形态。空间智能则是继大语言模型之后一个至关重要的方向,因为它能应用于所有机器人相关领域以及视频生成等。“我们在2021、2022年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当时没找到特别好的应用场景。团队一直在这个方向努力,直到今年产业迎来爆发性增长。我们相信未来将是一个充满机器人的世界,届时更需要空间智能技术来服务人类。”
“我们将努力把脑机接口技术,转化为一件件能切实解决人们生活问题的产品。”韩璧丞直接展望了强脑科技未来两年的产品规划:明年将推出第二代睡眠产品,帮助睡眠障碍人群改善睡眠质量;后年将聚焦体重管理,推出一款相关产品。
“我本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研究体重管理。”他调侃道,“你们看我目前的体型就知道,这款产品还没研发成功,后年应该可以了。”
冯骥将大家的关注点拉回了游戏行业:“追溯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有长达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拥有全球最多用户和最大市场规模。这个产业培育了海量的用户和众多人才,(游戏科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或许我们选对了题材,或许找对了时机和商业模式,但我们不能忘记,中国还有许多做得非常出色的游戏公司。”
![]()
同时,他分享了一组数据佐证产业的实力:去年全球收入最高、最赚钱的10款游戏中,有4款是由中国团队研发的,此外还有3款有中国游戏公司的投资或深度参与。正是这样深厚的产业土壤,才能孕育出优秀作品。
“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10年、20年后,站在AGI已实现的未来回看今天,那么今天在这里谈到的一切问题、挑战很可能都已迎刃而解。”陈德里表达了更长远的视角与信心,“因为技术发展本身是具有加速度的。”
他举了个例子:“就在3年前,大语言模型刚出现时,连解小学数学题都时常出错。但到了今天,它已经能够达到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奖牌的水平。这个演进过程启示我们,一旦技术突破某些关键节点,便会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技术保持充分的乐观。”
“无论是在技术研发还是城市应用中,我始终是个乐观主义者。就这一轮AI浪潮而言,我们现在所处的,可能还只是上半场,甚至是上半场的开端。”
文 | 童蔚 梁应杰
VIEW MORE
@从西雅图到杭州,他想让机器人走出洞穴 >>
@弹钢琴是为了更好地洗碗? >>
@今天,阿里一号位分享了他自己编排的PPT >>
@ 杭州这个创业社区,专门孵化“一人公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