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多年前,默克尔曾警告,俄乌冲突可能让欧洲沦为最大输家。
当时没人相信,直到今天,德国政府宣布“全心全意”支持弃用“北溪”管道,保时捷利润暴跌99%的数据传来。
这位“铁娘子”的远见,为何成了德国最遗憾的“未雨绸缪”?到底发生了什么?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CY
德国的催命符
默克尔的预言,如今听来像一声沉重的钟鸣,回荡在德国萧瑟的上空,这位执政16年的“铁娘子”,早就看透了地缘政治的残酷底色,她警告欧洲可能成为最大输家。
这句忠告在当时被很多人当作耳旁风,甚至被认为是过于谨慎的保守主义,然而,现实是最高明的编剧,用一组组冰冷的数据,上演了一出令人扼腕的戏剧。
![]()
2024年欧元区GDP增长仅0.9%,而这微弱的增长,竟是靠小国勉力拉升的结果,德国,这个曾经的“欧洲发动机”,却连续多个季度陷入负增长的泥潭,工业产出更是创下了俄乌冲突以来的最大跌幅。
大众、宝马这些德国工业的骄傲,不得不宣布圣诞停产,数以万计的工人面临无薪休假的寒冬,这一切,都让默克尔当年的那句警告,显得如此精准,又如此悲凉。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波动,而是一场系统性的“战略自废”,问题的核心,在于一场悄然发生形态变革的战争,它早已不是传统的坦克大炮对决,而是“科学生产型”的“工程级对轰”。
![]()
谁能造出更廉价的无人机,谁能生产更密集的光纤,谁就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这背后考验的,是一个国家从高端制造到基础工业的全链条能力。
恰好,这正是德国曾经的优势,也是如今中国正在全球领跑的领域,是真正的国家命脉,默克尔的远见,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她知道,德国的工业根基,比任何政治口号都重要。
而默茨的急转弯,恰恰是亲手斩断了这条根,所以预言才会成谶。
![]()
亲手点燃火堆
默茨的上台,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突然猛打方向盘,目的地是悬崖,他奉行着一种堪称“天真”的外交哲学,即“价值观大于利益”。
这句听起来无比正确的口号,在实践中却变成了德国经济的“自毁按钮”,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推翻默克尔的平衡术,暂停了本可通气、耗资上百亿的“北溪2号”管道项目。
这一决策,直接切断了对德国至关重要的俄罗斯廉价天然气供应,德国50%以上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这曾是德国化工、钢铁、汽车等高能耗产业的“成本优势密码”。
![]()
默茨似乎认为,只要德国付出足够多,就能换来美国的亲密与安全,他甚至在访美时,公开接受了特朗普那3.5%军费占比的目标,为了“讨好”不惜突破德国实施15年的“债务刹车”,准备掏出万亿欧元扩军。
结果呢?结果是德国工业的心脏正在停跳,化工巨头巴斯夫,不得不缩减本土产能,将生产线搬到中国湛江,钢铁企业大规模减产,玻璃厂直接迁离德国。
![]()
机械制造巨头海瑞克,也把生产线转移到了越南,德国正在“掏空”自己的工业根基,更讽刺的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结果中国直接将外长会谈降级,德国股市应声跳水。
默茨政府不得不赶紧改口,说之前的没表达好,访华只是“稍晚”一些,这种窘态,恰恰是其政策失误的直接写照。
![]()
欧盟的决策更是荒诞,为了制裁俄罗斯,竟然连俄罗斯在印度、土耳其的炼油厂都间接制裁,所有“洗产地”的能源一概不要。
这种对自己下“死手”的骨气,带给经济的是毁灭性的打击,欧洲每年因此要多花几千亿欧元的财政开支。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一直反对这种“赶尽杀绝”,但欧盟的投票机制是,只要不通过,就威胁施压继续投,直到投通过为止。
![]()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从反对到最终“顶不住压力”投了赞成票,这种所谓的“民主决策”,不过是多数人的暴政。
德国的伤口,美国的盛宴!
当德国陷入泥潭,谁是最大的赢家?答案不言而喻,美国,拜登上台的几年,打着“削减通胀”的旗号,出台能源补贴政策,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走了欧洲大量的企业和资本。
德国的很多企业,就这样“搬家”去了美国,带走的不仅是产能,更是未来的增长潜力,美国还完成了与欧洲的能源粮食绑定,欧盟以后的能源资源进口,基本上只能依赖美国了。
![]()
更绝的是,特朗普上台后,通过签署协议的方式,把拜登援助乌克兰的钱又收了回去,相当于美国一分钱没出,反而还赚了。
如今,美国又趁机向欧洲征收关税,再“洗劫”一次欧盟,还要他们承担额外的军费,为美国的地缘战略买单,德国等大国都被逼到开始扩债填坑了,是真的从“棋手”沦为了彻底的“棋子”。
反观俄罗斯,虽然付出了沉重代价,但并非一无所获,它在经济没有完全崩溃的情况下,守住了土地,遏制了北约东扩的势头。
![]()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开辟了新的合作市场,它的能源和粮食是硬通货,就算被西方制裁,照样能在世界其他地方卖出去,所以,综合来看,俄方虽然代价沉重,但“收益”也很大,这笔买卖并不亏。
只有德国,站在了“隐形输家”的位置上,没有直接卷入战争,却因为错误的战略决策,亲手毁掉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优势。
现在,德国不仅要花高价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还得依赖从欧盟邻国进口昂贵的电力,冬季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仅能满足18%的需求,其余全靠燃煤、燃气发电和进口,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远不如从前。
![]()
甚至出现了“负电价”与“高电价”并存的怪象,夏季光伏过剩时电价跌至负值,冬季短缺时又飙升至天价,这种剧烈波动让企业和家庭都难以承受,这场“新形态战争”,德国输得最彻底。
德国的伤口与中国的良药
德国的衰落,恰恰反衬出中国坚持全球化、深耕制造业的正确性与前瞻性,当德国主动放弃能源多元化与全球市场时,中国正在以“工业全覆盖”的姿态,构建起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
从5G通信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高端装备,从消费级无人机到高超音速技术,中国的工业已经实现了“从天到地、从高端到低端”的全领域覆盖。
中国的光纤产能早已实现“白菜价”,单个工厂日产量可达数万公里,足以满足战场的海量需求,这种工业硬实力,正是“科学生产型战争”的核心底气。
![]()
中国坚持的,是自由市场和全球化,但这不是为了“卷死全世界,而是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让工业成果惠及全球,构建一个更稳定、更多元的供应链体系。
德国的教训,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面镜子,一面警钟,默克尔留给德国的,不仅是一个稳健的体系,更是一种面对复杂世界的处理方式。
她清楚,德国不能只做别人的靠山,更不能当别人的棋子,战略从来不是喊口号,而是一种精准判断形势、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
![]()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的教训更是警示:只有坚持战略自主、深耕制造业、拥抱全球化,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站稳脚跟。
我们要守护的,正是那来之不易的工业根基,那是我们应对一切风雨的压舱石,德国民众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抗议,举着“我们要工作,不要战争”的标语,他们的声音,应该被全世界听到。
![]()
因为那不仅是德国人的哭声,更是对所有沉迷于意识形态、忘却了经济规律的当头棒喝。
结语
默克尔的远见,是默茨的镜子,更是世界的警钟,未来的大国博弈,将是工业实力的“暗战”,战略定力是生存的唯一筹码,在复杂的国际变局中,我们该如何守护自己的工业根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