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达到51.9%,并呈现出明显的高发和低龄化趋势,近视已成为困扰青少年健康的“隐形杀手”。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视力情况初步理解为视力下降,看不清老师黑板上的板书,或是平时发现孩子有眯眼看东西的习惯,才会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一些晚了,要早带孩子进行屈光筛查。
![]()
远视储备:近视防控的“风向标”
远视储备量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预警指标”。新生儿出生时眼轴较短,天生带有250—300度生理性远视,称为“远视储备”。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储备逐渐消耗,若消耗过快则易发展为近视。例如,6岁儿童远视储备不足100度,未来三年近视风险将成倍增加。
预防孩子近视家长请注意:
每学期2次的小学视力监测、幼儿园每半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建立动态眼健康档案,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
眼轴:近视的“隐形标尺”
儿童的屈光筛查里面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眼轴。眼轴长度可以简单理解成眼球从前到后的长度,它是衡量儿童青少年眼球发育情况的主要参数之一。正常成年人约为24毫米。
儿童青少年时期,眼轴本应随身体发育缓慢增长,但其增长速度过快则可能导致轴性近视的发生,轴性近视是儿童青少年中常见的类型。眼轴每增加1毫米,近视度数可能加深250-300度,高度近视者(眼轴>26毫米)的视网膜病变风险将显著升高。
因此,学龄前儿童近视可以通过屈光筛查发现,如果视力轻度低下、眼轴的增长、远视储备不够等都可以进行干预控制近视的发展。屈光筛查还可以进行儿童的一些眼病检查,早检查早治疗。
2025
视力筛查进校园
![]()
![]()
![]()
![]()
近视防控“小课堂”
1.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是近视防控的第一步,早期发现近视倾向,及时干预,减少近视的发生,特别是避免高度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通过定期复查视力、屈光度、测量眼轴、角膜曲率等,可综合全面评价儿童的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
2.户外活动:天然的“护眼良药”
科学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日间户外活动可有效延缓眼轴增长。孩子在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2小时以上、每周10小时以上,可以让青少年的近视率降低。
3.家庭层面,倡导“20-20-20”护眼法则(每2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远眺6米外20秒),推行“三个一”标准坐姿。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积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短。
4.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要保证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此外,要保证营养均衡,并减少糖分的摄入。
来源:濮阳市眼科医院
编辑:王冰洁
责编:刘向敏
审核:韩 波 孙 鹤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