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越来越发现,那些真正能存下钱的人,往往不是对自己最“狠”的人。
他们不记账,不强迫自己每月存多少,甚至偶尔还会买点贵的东西。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少”。
到了一定年纪才明白,存钱的本质,不是靠意志力去对抗欲望。
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主动地,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
![]()
01
少聚会,守住你的时间和钱包。
我年轻的时候,特别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
同事喊吃饭,去。
朋友喊喝酒,去。
八竿子打不着的同学结婚,也要随个份子。
人情嘛,躲不开的。
结果就是,每个月工资一发,不是还信用卡,就是花在了各种份子钱和饭钱上。
不仅没存下钱,还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后来,我开始给自己立规矩。
那些为了凑热闹的、毫无营养的聚会,一概不去。
那些只想从你这里索取情绪价值,从不为你考虑的“朋友”,慢慢疏远。
说实话,刚开始挺难的。总怕别人说我“不合群”、“太小气”。
可当我真的把这些无效社交都砍掉后,我发现,我的世界,清净了。
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看书、运动,做点能提升自己的事。
我的钱包,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了起来。
《断舍离》里说:“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其实,人际关系,也需要断舍离。
你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那些不重要的人身上,就没法投资在自己身上。
而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值得投资的资产。
当你学会了对无效聚会说“不”,你的存款,才真正开始有了正增长。
![]()
02
少关注,屏蔽掉99%的消费陷阱。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本来只是想上网随便逛逛,结果,一个“网红推荐”,一篇“好物分享”,一个“限时折扣”,就让你稀里糊涂地下了单。
买回来,才发现那件衣服根本不适合你,那个小家电用了一次就闲置,那堆打折的护肤品,放到过期也用不完。
然后感叹,意志力不行啊。
其实,我们对抗的,是背后一整个由心理学家、营销专家、数据分析师组成的、庞大的“消费主义”军团。
你根本赢不了。
我后来学到一个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少关注。
我取关了手机里,所有那些会让我产生消费冲动的博主和APP。
我的世界里,不再有“OMG,买它!”的呐喊,也不再有“错过等一年”的焦虑。
我只关注那些,能让我内心变得更充实的东西。
一个深度读书的博主,一个分享健身知识的教练,一个教我如何理财的UP主。
当你的信息源变得干净,你的欲望,自然也就变得简单。
由内而外生出的笃定感,比任何消费带来的短暂快乐,都更持久,也更省钱。
![]()
03
少娱乐,投资那个能赚钱的爱好。
我们很多人,下班后的状态,就是“娱乐至死”。
刷短视频,打游戏,追剧……用各种廉价的、即时的快乐,来麻痹自己白天的疲惫。
这些东西,就像精神上的“垃圾食品”,吃的时候很爽,但吃多了,除了让你变得更空虚、更肥胖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阿杰,他以前也是这样。
后来,他做了一个改变。他把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刷短视频的两小时,拿了出来,去研究他从小就喜欢的摄影。
他没花钱报班,就是在网上看各种免费的教程,然后拿着一个最基础的相机,去公园里拍花,拍鸟,还有日落。
刚开始,他拍得也很烂。但他就是喜欢,不觉得苦。
坚持了两年,他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现在,他靠着周末接一些旅拍和商业摄影的单子,副业一点不少挣。
你看,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每天都拥有同样的24小时。
区别只在于,我们把那两个小时,变成了“消费品”,而他,把那两个小时,变成了“投资品”。
日积月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这么拉开了。
找到一个你真正热爱的、能让你沉浸其中、并且有可能在未来为你创造价值的爱好,然后,用“少娱乐”省下来的时间,去浇灌它。
这是普通人,能实现人生跃迁的、最靠谱的一条路。
![]()
存钱这件事,到最后,拼的根本不是“省”。
拼的是一种,对自我人生的“掌控感”。
它逼着你把最宝贵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投资在那个,唯一能让你笑到最后的资产上——你自己。
当你开始过一种“少”的生活时,你会发现,你得到的,反而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