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晓样
发布|消费纪
声明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再发布
INS与民政局合作的“夜间结婚颁证仪式”引发热议。
虽然官方澄清这仅是仪式而非正式登记,但年轻人对此的欢呼与质疑,也折射出他们对婚姻态度和社交方式的变化。
无酒不成席,在地球上的任何文化背景之下,酒和社交都是融为一体的。
是酒文化,也是社交文化。
在今天这样的低消费的时代,酒水品牌都很焦虑,都在追寻年轻一代不喝茅台(白酒)的原因,但年轻一代真的是讨厌茅台和白酒吗?
但如果是这样的茅台呢?
![]()
我想你一定也很喜欢。
除了INS,跳海也是这2年很热门的讨论项目。
但我觉得大部分讨论都是隔靴掻痒。
我第一次去跳海,是上海平武开业的时候,被同事喊去玩。
那天我愣住了——这里不像酒吧,更像谁家的客厅,有人围坐在地上玩桌游,有人在角落弹吉他,陌生人自然地拼桌聊天。
那晚我在隔壁华山公园喝了一杯精酿,不记得品类和名字,也不记得入口的味觉,但我记得那晚大家一起欢乐自由的氛围。
![]()
从那以后,去跳海成了我的习惯。
甚至还去打了很多次酒,也带朋友去过很多次。
甚至,连西西小朋友都去过了很多次。
![]()
这里不像传统的酒吧,没有酒水推销,没有最低消费,甚至没有固定的打酒师——常客都可以申请当一晚"临时老板",给自己和陌生人打酒。
很多行业伙伴讨论他们有什么不同和创新,但我觉得不论是INS还是跳海,他们都没有发明新的社交方式,只是读懂了我们早就存在的需求。
相比经营,也许是他们更懂生活。
![]()
随着社会结构变迁,茅台价格的下滑是的必然结果。
在我的朋友圈里,年轻一代几乎没人主动买茅台。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觉得“没必要”。
茅台的背后,是一整套我们想要摆脱的规则:
那是领导不动筷子谁也不能先吃的规矩,是“我干了您随意”的服从性测试,是喝到吐还要强撑着的面子工程。
我们这代人,在职场已经够卷了,不想在酒桌上继续卷。
![]()
我们想要的社交场景,一定不是虚荣的名利场。
在跳海,我见过最神奇的社交场景:两个陌生人因为都喜欢同一部小众电影,聊了整晚,最后成了创业伙伴。
一个失恋的女生在吧台哭,旁边的陌生的打酒师递来纸巾,什么都没问,只是陪她坐了一小时。
几个年轻人临时起意,在酒馆里办了场诗歌朗诵会。
跳海的“开源吧台”模式。任何一个常客都可以申请成为当晚的打酒师,还可以策划主题活动。
我曾经参加过一场“人生拍卖会”——每个人拿出一个技能或故事来“拍卖”。我“拍卖”了我在月牙泉拍摄的日落和带回来的沙子。有人拍卖自己儿童手表。
那晚,没有人喝醉,但所有人都找到了理解。
在今天的酒吧里,价值不在酒里,在于创造了让陌生人成为朋友的可能。
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社交——自然发生,不带目的。
![]()
就像曾经长乐的公路商店——就坐在马路牙子上,一瓶啤酒聊一晚上。
这种"街头饮酒"成了最自然的社交场景,就像大学时代在操场边喝酒聊天那样简单。
酒不是目的,是情绪的催化剂!大家需要的不是酒吧卡座,而是围炉的客厅。
![]()
在舞池相识,在海底捞相知,最后可以也INS领证。
在INS正在举行领证的仪式,他们没穿正装,就穿着日常的T恤牛仔裤,点了两杯特调,在吧台打闹说笑。
在好朋友和陌生人的祝福下,开开心心留下合照。
事后我问为什么选在这里,女生说:"我们第一次约会就是在这里,这里的氛围让我们觉得很自在。"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选择:在哪里感到舒服,就在哪里度过重要时刻。
婚姻和爱情不在市「是非题」,而是一道开放式的「问答题」。我们不再需要用是或者否来给自己或者父母一个交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认为值得的答案和选择。
《后浪研究所》的调查显示:
45%的单身年轻人处于"非典型单身"状态。传统的"单身-恋爱-已婚"三分法,已经装不下现代人的情感需求。
![]()
很多人会选择"领证不摆酒"。用他们的话说:"感情是自己,不需要来证明,两个人在一起舒服最重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三个地方之所以能活火爆出圈,正是因为它们理解这种需求:
跳海接纳所有真实情绪,允许一切发生。
公路商店接纳各种生活方式,让每个人都找到位置
INS接纳个性表达,让不同审美都被尊重。
![]()
上周在跳海,我算了笔账:
一杯精酿均价60~80元,如果每周来两次,每月在喝酒上的花费接近1000元。
我不知道每家店具体的数字,但保守估计,即便是在周内的低谷期,一晚上也有2000元以上的酒水收入。
我问过其他常客,大家从没觉得贵,或者计较花了多少钱。因为在这里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为想要的生活方式买单。
这就是新一代消费者的变化:
我们不再为产品本身付费,而是在为场景体验和情绪价值买单。
跳海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不只卖酒,还售卖"参与感"。
常客可以申请成为临时打酒师,可以策划主题活动,甚至可以参与新店选址的讨论。这种"共同创造"的体验,让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品牌的共建者。
![]()
公路商店的门店往往只有20平米,却把整条街都变成了营业区域。
这种"轻资产+重社交"的模式,打破了传统酒吧的空间限制,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进入门槛——你甚至可以自带酒水,他们不在乎。
INS复兴公园则瞄准了消费升级的另一端。"年轻人不是不愿意花钱,而是不愿意为过时的体验花钱。"
INS把艺术展览、设计沙龙和饮酒场景结合,让消费变成了审美身份的确认。
这三个品牌的商业价值,恰恰在于它们读懂了新消费逻辑:
跳海的会员复购率非常高,不是因为酒多好喝,而是因为这里的社群认同。
公路商店的单店坪效是传统酒吧的3倍,不是靠抬高单价,而是靠流量转化
INS 虽然有通票,但 客单价 实际还是可以做得更高 ,不是因为酒水 多 特别 多贵 ,而是提供了完整的体验价值。
![]()
有一天晚上 在跳海,我遇到一个 40 岁出头的大哥。他一个人坐着,点了杯 黑 啤。
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酒,他笑着说:“这是我 20 年前在德国喝过的一样,找了很多年,终于在这里找到了。”
他告诉我们,他曾经也是个“茅台选手”,在酒桌上拼杀了十几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问自己:为什么要把快乐的权力交给别人?
现在他每周都会来跳海,就为安静地喝杯自己喜欢的酒。
"你知道吗?"他说,"喝了半辈子酒,直到现在才真正懂得喝酒的快乐。"
我想,这就是跳海、公路商店和INS等带给年轻一代的价值。
它们不是要定义什么,而是为已经存在的需求提供了恰好的空间。在这些地方,我们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喝酒、交谈、生活。
我们不需要被定义,只需要被理解。不需要被指导,只需要被接纳。而这些品牌,恰好做到了这一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