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喽,各位朋友,我是言叔。相信不少人都注意到了,美国联邦政府又一次陷入停摆状态,而这一次,截至11月7日,已经持续整整38天,刷新了历史最长停摆纪录——甚至超过了2018至2019年那次长达35天的“极限拉锯战”。
2
过去,政府关门对公众而言早已习以为常,仿佛成了政治周期中的固定插曲。但此次不同以往,这场旷日持久的僵局不仅打破了时间纪录,更引发了连锁反应:机场被迫削减航班、低收入群体面临断粮风险,甚至连美联储都因数据缺失而陷入决策盲区。这究竟是两党博弈失控的结果,还是有人在幕后刻意推动局势恶化?
![]()
3
两党“斗争”,停摆持续
4
美国政府频繁停摆的根源,始终绕不开每年10月1日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新财年的开端。这一天如同年度财务结算日,国会必须通过新的财政拨款法案,才能确保联邦机构正常运转。若两党未能达成一致,政府便只能暂时关闭非核心部门。
5
在过去,尽管民主与共和两党时常争执不休,但多数时候仍能维持一种“对抗中妥协”的政治默契。大家心知肚明,不能让国家机器真正瘫痪太久。因此,大多数停摆仅持续数日便告结束。即便是此前创下35天纪录的2018至2019年事件,在当时也被视为极端个案。
![]()
6
然而本轮停摆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对抗态势,双方立场强硬,互不让步,背后少不了唐纳德·特朗普的身影。上一次破纪录时他正担任总统,如今虽已卸任,却依旧活跃于舆论场,频繁发声施压,被外界戏称为“停摆操盘手”。更引人深思的是,他对当前局面毫不着急,若真有意促成和解,早可出面协调,但他选择静观其变,任由僵局延续。
7
归根结底,争执的核心仍是预算分配问题。民主党坚持将资金倾斜于社会福利项目,如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所、扩大少数族裔支持计划,并在疫情期间向弱势家庭发放救济物资,认为这些支出关乎基本人权。而共和党则批评此类政策为“财政挥霍”,主张紧缩开支、控制赤字,双方在根本理念上难以调和。
![]()
8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高层角力竟公然以普通民众作为谈判筹码。据媒体报道,约400万美国人即将失去医疗保险覆盖;更有消息称,特朗普公开表态称,在停摆结束前将暂停向4200万人发放食品券补贴。这意味着两党之间的预算之争,最终买单的却是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底层百姓。如此操作,实属罕见。
9
自10月1日以来,国会接连提出多项临时拨款法案,却屡遭参议院否决,宛如一场无休止的政治拉锯战。正是在这种反复推诿与拖延中,停摆天数不断攀升,最终突破38天大关,将原本被视为“例行风波”的政府关门,演变为一场史无前例的制度危机。
![]()
10
停摆后遗症大爆发
11
这场停摆的影响正如投入湖心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不断扩大,逐渐演变为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所形容的“滚雪球式灾难”,后果日益严峻。首当其冲的,便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广大民众,生活境况急剧恶化。
12
以往街头的食品分发点已是人满为患,如今受停摆冲击,许多站点被迫缩减或关闭,而需要帮助的人群数量却有增无减。寒风凛冽中,人们排起长队等待有限的食物援助,画面令人心酸。更为紧迫的是,一旦食品补贴全面中断,涉及人数高达4200万,届时将有多少家庭陷入饥饿困境,难以估量。
13
此外,大量依赖政府公共服务的家庭也遭受重创。例如,“开端计划”(Head Start)本为低收入儿童提供早期教育与托管服务,目前已有41个州及波多黎各地区超过6.5万名儿童及其家庭面临服务终止的风险。对于这些家庭而言,这无疑是沉重打击——孩子无人照看,父母如何安心工作?尤其对女性劳动者来说,影响尤为深远。
![]()
14
公共安全体系同样出现严重漏洞,尤以航空运输领域最为突出。美国本就面临空中交通管制员短缺问题,停摆前许多员工已长期超负荷执勤。如今,1.3万名空管人员与5万名机场安检人员全部进入“无薪上岗”状态。
15
没有工资支撑,谁还愿意坚守岗位?请假人数持续上升,安全隐患急剧增加。迫于压力,联邦航空管理局不得不宣布将在全国40个主要机场削减10%的航班起降量。这意味着未来旅客不仅要面对票价上涨,还将频繁遭遇航班取消或延误。
![]()
16
美国交通部长此前曾发出警告:若局势得不到缓解,部分空域或将被迫关闭。如今看来,这一预测并非危言耸听。试想,空管员在饥饿与情绪压抑的状态下操控雷达,高空飞行的安全性还能否得到保障?这种做法,无异于拿千万乘客的生命做赌注。
17
经济层面更是遭受重创。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显示,停摆持续4周将造成70亿美元经济损失,6周达110亿,8周则飙升至140亿美元。平均每周损失超过20亿,这笔巨款若用于民生救助,足以缓解无数家庭的燃眉之急。
![]()
18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损失并非短期波动。许多被推迟的消费与投资可能永久消失,形成不可逆的经济萎缩。企业因政策不确定性而放缓招聘、冻结扩张计划,更有公司趁机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人力,加速裁员进程,进一步加剧就业市场动荡。
![]()
19
金融市场亦陷入混乱。美联储在10月艰难实现25个基点的降息,主席鲍威尔却坦言,政府停摆正在拖累整体经济活动。制定货币政策需依赖失业率、通胀水平及失业救济申请人数等关键指标,而这些数据均由政府部门采集发布。
20
如今政府停摆,相关统计工作停滞,救济金发放中断,导致美联储失去了决策依据,犹如“蒙眼驾驶”,无法判断是否应继续降息。要知道,美国利率变动牵动全球资本流向,一旦信号模糊,投资者信心动摇,股市随即出现剧烈震荡,多个指数接连下挫。
![]()
21
停摆终局在哪?
22
眼下,所有目光都聚焦于11月10日参议院的关键投票,期待可能出现转机。但从目前形势看,任何实质性进展都未显现。回顾2018至2019年的那次停摆,最终依靠两党各退一步才得以收场,联邦雇员也获得了补发薪资。
23
但当前局势远比当年复杂。彼时美国经济尚具韧性,而如今经济结构本已显露裂痕,再经此一击,恢复难度成倍上升。且本次涉及的民生议题更为敏感:400万人的医保、4200万人的食品补贴,每一项都牵涉巨大群体利益,妥协空间极为有限。
![]()
24
经济学家已发出明确警示:倘若停摆延续至感恩节之后,经济复苏将变得异常艰难。届时不仅联邦机构难以重启,私营部门也将受到广泛波及,可能出现企业倒闭潮与大规模失业,形成真正的“多重危机叠加”。
25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市场信心正在瓦解。穆迪首席经济学家指出,最危险的并非短期经济损失,而是由此引发的信心崩塌——消费者减少支出、企业搁置投资、投资者撤离市场,一旦形成负向循环,扭转局势将极其困难。
![]()
26
事实上,大多数美国人并不关心AI概念股涨跌多少,他们更在意的是下个月信用卡账单能不能还上、学生贷款会不会逾期。特朗普虽曾提议启用“核选项”强行打破僵局,但连党内议员都表示反对,加之参议院“冗长辩论”规则的制约,短期内实现突破几乎不可能。当前局面就像两个赌气的人背对背冷战,谁都不愿先低头,而代价却由全民承担。
27
结语
28
归根结底,美国政府停摆从来不是一场无关痛痒的“政治表演”,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浩劫”。空管员无偿值守维系空中安全,流浪者在寒风中排队领取食物,父母因孩子无人照料而无法上班——这些真实场景哪一个不令人揪心?
![]()
29
这一事件深刻暴露了美国政治体制的结构性顽疾:原本设计用以防止权力集中的两党制衡机制,如今却沦为彼此掣肘、相互绑架的工具;年度财政协商本应是规划国家未来的理性过程,却被异化为胁迫对手的政治武器。特朗普的“放任态度”只是催化剂,真正病灶在于这套运行百年的制度正越来越难以应对现实挑战。
30
现在,所有人屏息等待11月10日的参议院投票。如果依旧无法达成协议,那么4200万人的饭碗、400万人的医疗保障、40座机场的航班秩序,究竟该优先保哪一个?或许唯有当两党真正意识到民众的生活已难以为继时,才会放下虚妄的面子,坐下来认真谈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