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在红军城北部推进 400 平方公里,一举切断俄军关键补给线,俄军两支部队仓促接防却遭遇惨败,暴露其后勤、训练与协同的全面短板。
11 月 2 日清晨,乌军发起突袭:先用无人机群精准打击俄军后方浮桥、油库及通信节点,随后装甲纵队从三个缺口同步穿插,推进速度远超俄军预期。面对俄军惯用的电子压制与炮火覆盖,乌军快速切换卫星链路应对跳频干扰,反炮兵雷达更是在 12 分钟内锁定俄军炮阵地,海马斯火箭炮 2 分钟内完成反击,直接摧毁敌方炮位。
![]()
俄军第 155 海步旅成为首个牺牲品,仅剩四成兵员的部队撤退时遭自家工兵炸桥拦截,5 公里长的卡车车队沦为乌军无人机的打击目标;接替防守的第 108 摩步团与第 68 坦克团,半数士兵是临时征召的动员兵,缺乏基本作战素养。在 GPS 被干扰后,部队走错路线闯入乌军雷区,10 分钟内 7 辆装甲车损毁,士兵陷入无人机标定的火力覆盖范围,处境狼狈。
补给线被切断后,俄军后勤彻底崩盘:乌军以风暴之影改型导弹炸毁铁路桥,俄军只能靠充气艇和骡子运送 152mm 炮弹,前线炮兵每日弹药消耗量被迫降至 5 发以下,仅为乌军的十分之一。士兵在社交媒体吐槽,指挥部要求 “省弹如省伏特加”,但士兵连伏特加都难以获得;被俘的 20 岁左右动员兵坦言,入伍前还在大学求学,因导航失灵迷路,坦克故障也无人维修。
![]()
此次收复的 400 平方公里虽不算辽阔,却直接削平红军城东北突出部,乌军炮火从此可覆盖 E50 公路这一俄军核心补给主干道。俄军被迫绕远 80 公里运输,且需防范游击队破坏,每日弹药运输量减少 200 吨,相当于六个炮兵营的基本补给量。而俄罗斯国内卢布汇率暴跌,征兵困难,只能从监狱征召人员补充兵力,前线失利与国内困境形成恶性循环。
乌军则借此战进一步验证了电子战破局、精准打击与协同作战的有效性,被围部队趁机突围转移,保存了有生力量。这场胜利再次证明,现代战争中,技术优势、后勤保障与士兵素养的重要性,单纯依赖兵力规模与番号威慑已难以为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