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这一生,都在赛道上。
只是大多数人,都跑错了方向。
因为这场竞赛的终点,不在别处,就在你出发的地方。
我们从小,就被扔进了一场,名为“比较”的赛场。
比成绩,比身高,比谁家的房子更大,还有谁开的车更好。
我们像一群被设定好程序的赛马,戴着眼罩,朝着那个社会公认的、名为“成功”的唯一终点,疯狂地埋头冲刺。
于是我们开始焦虑内卷起来,明明没做什么事,就觉得筋疲力尽。
最后,在一个实在喘不过气来的瞬间,突然停下来,想问自己一个最根本问题:
我,到底是谁?
我,为什么要跑?
然后,你会恍然大悟一个,足以让你泪流满面的真相:
人生的唯一竞赛,不是比谁跑得更快,而是比谁,先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真正的自己。
![]()
第一阶段:在“角色”里迷失,我们都活成了“别人”
作家毛姆,年轻时,遵从家人的意愿,成了一名医生。他穿着白大褂,在诊室里,扮演着一个,体面的、受人尊敬的,社会角色。
看到他这段经历,我才明白,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被塞进各种“角色”的戏服里。
我们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是老板眼里的“好员工”,是伴侣眼里的“好爱人”。
我们努力地去扮演好,每一个别人分配给我们的角色。
我们用别人的“期待”,来定义自己。
我们用别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
我们用别人的“标准”,来规划自己。
这就导致我们活得越来越“正确”。但也,越来越不像“自己”。
好比一个优秀的演员,演技精湛,台词流利。但演到最后,我们忘了,面具背后自己,到底长什么样。
我们,在“角色”里迷路了。
这是一个人,找到自己之前,必经的,最漫长,也最痛苦的“迷失期”。
![]()
第二阶段:在“选择”中觉醒,开始听见自己的声音
史蒂夫·乔布斯,在里德学院,只待了一个学期,就选择了退学。在所有人眼里,这是一个“错误”的,甚至是“愚蠢”的决定。
乔布斯的故事,让我意识到,一个人“找到自己”的旅程,往往是从一次,勇敢的“选择”开始的。
一次,遵从自己内心声音的,哪怕不被任何人理解的选择。
那一刻,你开始,从那个被设定好的“程序”里跳脱出来。
“考上好大学,就一定能有好的人生吗?”
“进入大公司,就一定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吗?”
“结婚生子,就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任务吗?”
当这些“为什么”,开始在你脑海里,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时,恭喜你。
你,开始觉醒了。
你不再把人生的“导航权”,交给任何人。
你开始尝试着去听,那个被压抑了很久的,来自你内心深处的,微弱的声音。
那个声音,可能会告诉你,去学一门,毫无用处的手艺。
或者去爱一个,不被世俗看好的人。
那个声音,也可能会告诉你,放弃一份前途光明的工作。
这些选择,在别人看来,是“任性”,是“疯狂”。
但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不是疯狂。
是,回家。
是那个真实的你,在向那个扮演角色的你,发出的最深切的呼唤。
![]()
第三阶段:在“创造”中确认,最终活成了自己的样子
画家摩西奶奶,76岁之前,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甚至有点不幸的农妇。她的一生,都在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看到摩西奶奶的故事,我才懂得,一个人“找到自己”的终点,不是“想明白”,而是“活出来”。
是在“创造”中,最终确认了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当摩西奶奶,因为关节炎,再也拿不起针线时,她拿起了画笔。
她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画家。
她只是,想把自己在农场里看到的那些美丽的风景,那些有趣的瞬间,画出来。
她画的,是她的生活,是她的记忆,是她的心。
在那一笔一画的,纯粹的“创造”里,那个被压抑了一辈子的,“作为艺术家”的摩西,才真正地破土而出。
她,找到了自己。
然后,全世界都找到了她。
![]()
真正的“找到自己”,从来不是一个静态思考的结果。
它是一个,动态的行动的过程。
是你,把你内心感受到的,那个模糊的“自我”,通过你的双手,你的作品,你的事业,你的生活方式,一点一点地,在这个世界上,呈现出来,坐实下去。
你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你是谁”。
因为,你的生活,你的作品,你整个人,就是那个最终的答案。
这场竞赛,没有裁判,没有观众,唯一的对手,是你自己。
它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诚实。
诚实地面对你的内心,然后活出它的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