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统一的根基,本就深植于每一位台湾同胞的日常生活中,想想那些散落在大陆的祖辈坟头,那里埋藏的不仅仅是先人的遗骨,更是两岸血脉相连的见证。
台胞孔女士为完成先翁遗愿,耗时四年跨越海峡寻根祭祖的故事,不过是万千台胞归乡执念的缩影。
唐君铂中将生前始终以未赴中山故里祭祖为憾,祖籍地从中山县鸡陌村变为如今的珠海市鸡山村,行政区划的变迁没能阻挡寻根的脚步,在珠海市台港澳事务局的协助下,通过翻阅《唐家镇志》、查证尘封族谱。
这场跨越两代的寻根之旅终于在2025年清明圆满落幕,当香烛青烟升起在唐氏宗祠,宗族乡亲以传统礼仪迎接游子归来,这场景里藏着的正是两岸血脉相连的最朴素证明。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清明、重阳时节,大陆各地的宗祠庙宇前都能看到台胞的身影,他们带着祖辈的遗愿,捧着族谱寻根问祖,这些坟头与宗祠承载的,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思念,而是“我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是统一最深厚的情感根基。
而台湾65岁以上长辈中高达89%的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支持统一的比例也达到20-30%,正是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两岸交流的岁月,深知血脉亲情无法被人为割裂。
两岸融合早已渗透到台胞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张小小的台湾居民居住证,就能让台胞在大陆高铁购票、银行开户、手机支付实现“一证通行”,还能享受社保缴纳、公积金贷款购房、子女就近入学的同等待遇。
截至2024年底,这样的居住证发放量已经超过210万张,累计发放的台胞证更是突破1700万张,这些不断增长的数字背后,是台胞用脚投票的选择,是“两岸一家亲”最生动的注脚。
长期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胞已经超过20万人,昆山一地常住台胞就超10万人,厦门稳定居留的台胞约12万人,他们在苏州工业园区搞研发,在东莞松山湖做技术,在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创业,深圳大疆的研发团队中台湾工程师占比就达15%。
这些台胞不再是两岸的过客,而是扎根大陆的建设者,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本身就是统一根基的鲜活体现。
更不用说那些两岸婚姻家庭,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在“大陆有外婆家,台湾有奶奶家”的认知中长大,这种跨越海峡的亲情联结,从来都不需要刻意强调,却比任何政治说教都更有力量。
经济上的深度绑定更是让“和平不谈统一”的论调显得格外荒谬,台湾经济的命门早就攥在两岸融合的发展里。
2024年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额达1506.19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31.7%,而来自大陆和香港的贸易顺差更是高达699.96亿美元。
要知道台湾全年总贸易顺差也才806.08亿美元,相当于大陆市场撑起了台湾近九成的贸易顺差,每个台湾家庭都在无形中享受着两岸贸易带来的红利。
台湾民众的态度变化也早已说明一切,虽然明确支持“尽快统一”的比例不算高,但58.3%的民众支持“恢复两岸谈判与放宽民间交流”,61.5%的人认为“若现状无法维持,未来统一机会较大”,68%的人支持“通过对话协商实现统一”。
这些数据都印证了洪秀柱的提问,民众要的和平,是能带来稳定生活、发展机遇的和平,而不是悬在头顶、随时可能因“台独”撕裂的虚假和平。
年轻一代台胞或许在“去中国化”教育下成长,但43%的18-35岁年轻台胞愿意长期定居大陆,超过200所高校设立台生专项奖学金,3000余家台企建立两岸联合培养机制。
他们在大陆求学、就业、创业,亲身感受着大陆的发展活力与包容氛围,这种实地体验带来的认同,远比书本上的歪曲宣传更有说服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