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讲: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我们常说一个人“性格好”,这究竟是一种天生的秉性,还是一种后天的选择?
一个最底层的答案:所谓的“性格”,根本不是脾气,而是一个人认知框架的外部投射。
那些让人如沐春风的温和,不过是看透了事物因果的冷静。
那些令人信服的稳重,不过是洞穿了人性脚本的淡然。
所有你我们欣赏的性格优点,背后支撑的,全是你看不到的认知深度。
![]()
01
认知低的人,攻击“节点”;认知高的人,解构“系统”。
一个团队项目失败了。
认知低的人,会立刻开始“抓犯人”:“都是小王那个环节没做好,他要是不拖延,我们肯定成了!”
他的世界,是由一个个孤立的、非黑即白的“人”和“事”构成的。他需要一个简单的靶子,承载自己所有的愤怒和失望。
认知高的人,他的大脑里是另一套程序:“我们复盘一下。是项目前期的目标设定就有问题?还是中间的沟通机制不畅通?或者是我们的资源配置,从一开始就不足以支撑这个目标?”
他从不轻易攻击任何一个“节点”,而是尝试去理解整个“系统”是如何运作失灵的。
“宽厚、有格局”,本质是一种高级的“系统性归因”能力。
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都是无数个因果链条交织的结果。把一切归咎于某个“坏人”,是最省力、也最愚蠢的思维懒惰。
因为他们放弃了简单的“怨恨模式”,转而进入了复杂的“解构模式”,所以他们不轻易给人下判断,给人随意贴标签。
这种对复杂性的尊重,在外人看来,就是一种极有涵养的“好性格”。
![]()
02
认知低的人,捍卫“对错”;认知高的人,寻求“共赢”。
一场家庭聚会,讨论假期是去海边,还是去爬山。
认知低的人,会把这变成一场“辩论赛”。他想方设法说服别人去“爬山就是比去海边好”。
认知高的人,会先跳出自己的偏好,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这次假期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孩子玩得开心,还是老人能得到放松?”
他追求的,是“我们共同找到了最优解”。
他们把“解决问题”置于“证明自己”之上,所以他们总能表现出令人舒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这种以最终结果为导向的思维,就是人们口中的“情商高”。
![]()
03
认知低的人,向外索取;认知高的人,向内扎根。
日常交往你会发现一种人,特别“吸”能量。
你夸他一句,他能高兴一整天;你无心的一句批评,能让他内耗一个星期。
而另一种人,像一个恒温的热水袋。你靠近他,总能感觉到一种稳定、持续的暖意。
的“情绪稳定、正能量”,本质是一种强大的“内在价值感”。
认知低的人,他的自我价值,需要通过外界的认可来反复“充值”。所以他会不自觉地讨好、炫耀、或是抱怨,来获取关注和能量。
认知高的人,完成了“情绪价值的自给自足”。他的内核是稳的,他自己就是能量的源头。他不需要通过“赢”过你来证明自己;也不需要通过“打压”你来获得优越感。
因为他自己不匮乏,所以他能自然地向外给予——给予肯定,宽容,支持。
这种由内而外的富足,就是我们能感受到的最迷人的“好性格”。
![]()
性格,不过是认知的副产品。
把认知提上去,世界和颜悦色,人自然就温和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