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 | 董泽成
责任编辑 | 郑瑶
第十一批国采正式中选结果已经公布,最重要的原则无疑是“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
01
第十一批国采开标复盘
工作量明显增加。第十一批国采规则优化史上最多,即便对于全程参与过前十批国采的厂家而言,很多地方都需要市场准入部的同事反复研读规则,请教联采办和同行,认真准备报价材料。
对于联采办也是如此。由于首次增加按厂牌报价,首次增加“未入围复活”的规则,现场工作量骤然增加。预计之后的国采开标时间也不会缩短,两天开完或成为常态。
开标过程比较顺利。即便如此,现场工作井然有序,参与厂家多数理性平和,未出现恐慌性报价。
开标过程顺利和联采办前期的准备工作有关,比如本次报价前,联采办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并线上解读文件,报价地点还安排在了苏浙沪交汇的上海市郊。
中标价格价差缩小。优化价差锚点以及提供低价证明文件,这些都从规则上堵住了部分企业报出极端低价的机会,从结果来看,本次报价普遍价差较小。
以成本报价法测算报价。经过前十批的洗礼,采用成本报价法的企业越来越多,笔者现场询问了几个厂家,但凡想中标的,都是在成本基础上顺加自己想要的毛利率报价。
国采新规利好有品牌或有存量的产品。本次国采首现按厂牌报价,有利于品牌产品;提供5年上市放行记录等新规将一批批文排除在外,有利于有存量市场的产品;提供低价证明也抑制了企业报极低价中标的冲动。
02
如何更好反内卷?
以往国采中也出现过“光脚”企业一夜之间占据存量市场半壁江山的案例,预计未来将鲜少出现。
虽然第十一批国采没有出现极端报价的个例,但竞争依然激烈,厂家要想中标,必须大幅降价,当然这主要和参与厂家众多有关。
业内热议的洛索洛芬贴剂和奥司他韦颗粒剂,分别只有4家和3家参与投标(很多厂家受提供上市放行记录或销售证明条款的限制没通过投标审核),从中选价格来看,相较于竞争企业众多的品种友好很多。
从内卷的源头来看,当前积累了大量的仿制药批文等待参与集采,这势必增加了国采报价的内卷,业内有企业呼吁联采办增加国采的频率,但是是否可行,可能还需要全面的考虑。
实际上自去年开始,企业已经降低仿制药批文的申报,一旦后续国采参与厂家没有那么多了,国采也就没这么内卷了。
当然,反内卷不能只靠采购端的政策设计,可能还需要从源头解决问题。
内容沟通:Xinmeitizhongxin-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