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著名表演艺术家、86版《西游记》及续集沙僧的扮演者刘大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1月3日(星期一)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刘大刚的艺术生涯始于系统的戏曲教育。1947年生于北京的他,11岁便以过人天赋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专攻铜锤花脸行当。这段求学经历为他奠定了“唱念做打”的坚实基础,戏曲艺术中对“形神兼备” 的极致追求,成为其日后跨界创作的核心养分。
![]()
毕业后,他进入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深耕数十年,在《将相和》《铡美案》《姚期》等经典剧目中担任台柱,锤炼出兼具力量感与韵律美的表演风格。这种从少年时期延续的专业训练,塑造了他 “戏比天大” 的艺术信仰。
![]()
一、双栖深耕,跨领域的艺术成就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刘大刚的艺术成就横跨京剧与影视两大领域。在京剧舞台上,他以花脸行当成名,醇厚的唱腔与精准的身段控制,使其成为传统戏曲的重要传承者。
上世纪90年代涉足影视后,他将戏曲功底融入荧幕创作,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如:《三国演义》中的孙綝、《宰相刘罗锅》中的许明堂、《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的假少林僧人,直至李少红版《红楼梦》中的贾敬,每个角色均各具神韵。
2018年71岁时,他仍以主演身份参演电影《误入青春》,2024年还在综艺中挑战即兴表演,展现出持续的艺术活力。
![]()
二、沙僧形象,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
2000年《西游记续集》中沙僧一角,成为刘大刚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临危受命接替闫怀礼时,他为还原角色特质,每日提前两小时练习挑担姿势,在道具担中塞入砖头寻找真实负重感,高空戏份被威亚勒得腰间青紫仍坚持拍摄。
这种匠心使其演绎的沙僧既延续了前辈的忠厚本色,又以微颤的声线、关切的眼神赋予角色更细腻的情感层次——“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这句台词成为跨时代记忆符号。
该剧30%的收视率印证了其影响力,而角色承载的“忠诚坚韧”精神,更引发普通人对“平凡坚守”的情感共鸣。离世后,“沙僧一路走好!”话题阅读量破亿,网友“不是沙僧挑不动担,是挑担的人走了”的悼念,彰显角色已融入集体文化记忆。
![]()
三、艺界之殇,传承断层与精神失落
刘大刚的离世对艺术界造成多重损失。其一,传统戏曲与影视的融合失去关键纽带——他独创“戏曲影视化表演”训练体系,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是少数能将京剧身段转化为影视语言的艺术家。
其二,德艺双馨的标杆陨落。他在片场指导年轻演员,坚持“三分特效七分表演”,以29元短袖出席活动的质朴作风,对抗着浮躁的流量文化。
![]()
其三,文化传承出现缺口:晚年他通过短视频、文化节目重现经典,吸引年轻观众关注非遗,这种“破圈”实践无人接续。正如中国剧协所言,他“为传统文化转化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其离去使这一探索遭遇挫折。
两代沙僧扮演者相继离世,为西游银幕时代画上句号,但刘大刚用一生践行的敬业精神与传承使命,终将成为艺术界的精神养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