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南亚次大陆的边境线上,炮火撕裂了夜空,哨所化为废墟,平民伤亡数字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在外交会场中,握手频频、笑容满面,使馆升级、合作备忘录接连签署。
2. 2025年10月的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战火重燃,而阿富汗与印度却迅速展开高层互动,形成鲜明对比。曾经并肩作战的“战略伙伴”如今兵戎相见,而长期对立的两国反而走向和解,这一系列剧变背后,是地缘权力结构的深层重构。
3.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略逆转,不仅重塑区域安全格局,更对贯穿巴基斯坦西部的中巴经济走廊构成严峻考验——这条承载着“一带一路”愿景的核心通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
![]()
4. 2025年10月11日深夜至12日凌晨,巴阿边境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此次交火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年积怨与信任崩塌的集中释放。
5. 巴基斯坦军方通报称,“巴基斯坦塔利班”(TTP)武装分子从阿富汗境内发起跨境袭击,巴安全部队实施反击行动,击毙约200名恐怖分子,并成功摧毁位于阿境内的多个训练营地,期间短暂控制21个阿富汗边防哨点,己方则有23人阵亡、29人受伤。
6. 阿富汗临时政府则发布不同战报,宣称其边防力量在反击中造成巴基斯坦方面58人死亡、30人负伤,自身损失9名士兵、16人受伤,并强调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同时表达通过对话化解争端的意愿。
![]()
7. 仅仅三天之后,10月15日,双方在俾路支省斯平布尔达克地区再度爆发激烈交火。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炸毁象征双边友好的“友谊门”,巴基斯坦军队迅速组织防御,击毙15至20名进攻人员,而据当地消息源披露,此次冲突导致至少12名无辜平民丧生,超过百人受伤。
8. 持续不断的边境动荡,直接牵动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命脉。作为2013年启动的“一带一路”旗舰工程,该走廊已累计为巴基斯坦吸引254亿美元外资,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建成510公里现代化高速公路、8000兆瓦发电能力及886公里高压输电网络。
![]()
9. 瓜达尔港由昔日的小渔村蜕变为联通中东、中亚与南亚的重要贸易枢纽;±66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显著缓解了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短缺问题。当前,中巴经济走廊正迈向“2.0阶段”,推动合作模式由政府主导转向企业驱动,重点拓展农业现代化、人工智能应用、矿产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
10. 最近举行的中国-巴基斯坦B2B投资峰会达成85亿美元合作协议,彰显两国深化务实合作的决心。然而,项目西段穿越的俾路支省恰是本次冲突的核心地带,持续的军事对抗严重威胁工程建设进度、物流运输效率以及中方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

11. 巴阿矛盾的历史根源可追溯至1893年英国殖民当局划定的“杜兰德线”。这条人为划设的边界强行割裂普什图族与俾路支族的传统聚居区,将其分别纳入英属印度与阿富汗王国版图,埋下了百年纷争的伏笔。
12. 此类殖民遗产往往无视民族分布、文化联系与历史脉络,成为现代国家间边界争端的重要诱因。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继承该界线,但阿富汗历届政府始终拒绝承认其合法性。“大普什图主义”理念长期影响阿富汗外交政策,追求民族统一的政治诉求从未消退。
![]()
13. 2021年塔利班重新执政后,这一主张再度被激活,明确提出在伊斯兰框架下实现普什图人的整合目标,令巴基斯坦高度警觉。对巴而言,杜兰德线不仅是地理分界,更是维系国家存续的战略底线。
14. 一方面担忧阿富汗支持境内分裂势力,动摇西南边疆稳定;另一方面恐惧陷入同时应对印度东线压力与阿富汗西线挑战的双重困境。为此,巴基斯坦沿边境修建隔离墙以强化管控,此举却引发强烈反弹。
15. 阿方批评边境墙切断部落间世代延续的社会纽带与跨境贸易通道,加剧民众不满情绪。巴方则坚称此举旨在反恐维稳,指责阿富汗纵容“巴基斯坦塔利班”在其领土上策划袭击活动。
![]()
16. 2025年10月9日夜间,巴基斯坦空军对喀布尔周边及帕克提卡省发动空袭,宣称打击恐怖训练营,阿富汗政府强烈抗议此举侵犯主权。这场跨越百年的宿怨终于在2025年秋季全面爆发,双边关系跌入谷底。
17.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曾亲密无间的巴阿关系,一度被视为“铁杆盟友”。上世纪90年代,巴基斯坦出于遏制印度影响力、扩大区域话语权的战略考量,全力扶持塔利班崛起。
18. 1996年塔利班攻占喀布尔建立政权时,巴基斯坦是其最核心的外部支持者,提供资金、训练乃至外交庇护。然而,塔利班本质上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主意识与宗教理想主义色彩,并不完全受控于任何外部力量。
![]()
19. 即便在巴影响力鼎盛时期,塔利班仍秘密维持与印度等国的有限接触渠道。2021年重返喀布尔后,新政权将维护国家独立性置于首位,对巴基斯坦频繁干涉内政日益反感。
20. 从跨境袭击责任归属争议,到数百万阿富汗难民遣返问题,再到边境墙建设分歧,双方摩擦不断累积,最终导致同盟关系彻底破裂。目前只能依赖卡塔尔等第三方斡旋促成临时停火,互信基础几近归零。
![]()
21. 就在巴阿关系持续恶化之际,印度与塔利班的关系却实现历史性转折。2021年塔利班掌权初期,印度持谨慎观望甚至排斥态度,但始终不愿放弃在阿富汗的地缘存在。
22. 当察觉到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关系恶化的机会窗口后,印度果断调整外交策略,主动释放善意。2025年10月9日,阿富汗外长阿米尔·汗·穆塔基抵达新德里,开启为期六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塔利班执政以来首次向印度派遣高级代表团。
![]()
23. 10月10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联合声明中宣布恢复与阿富汗的全面外交关系,决定将驻喀布尔的技术团队升格为正式大使馆,并承诺继续尊重阿富汗主权与领土完整,同时公布新一轮人道援助与发展合作计划。
24. 10月22日,印度外交部正式确认使馆升级程序完成,阿富汗方面公开表示欢迎,称此举有助于增进双边互信与务实协作。
![]()
25. 印阿关系升温的背后,是双方高度契合的战略利益。对塔利班而言,长期处于国际社会边缘地位,亟需外交突破与经济援助来巩固执政合法性,印度的认可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26. 对印度来说,与阿富汗重建联系既能削弱巴基斯坦在阿影响力,又能借助阿富汗连接伊朗恰巴哈尔港,打通通往中亚五国的陆路通道,拓展“空中走廊”运输网络,增强区域投送能力。
27. 此外,还有一层常被忽视的宗教联结:穆塔基访印期间专程前往北方邦的德奥班德伊斯兰神学院参访,并获得“圣训学者”认证及“卡斯米”荣誉称号。
![]()
28. 德奥班德神学院是南亚逊尼派伊斯兰教德奥班德学派的发源地,也是塔利班意识形态的重要思想源头。此次宗教互动标志着塔利班开始摆脱对巴基斯坦宗教机构的思想依赖,转向多元化的宗教认同建构。
29. 对印度而言,此举既拉近了与塔利班的精神距离,又有效削弱了巴基斯坦在伊斯兰世界的软实力辐射,可谓一举两得。
![]()
30. 这一轮地缘重组使巴基斯坦陷入空前的战略被动。数十年来,巴一直试图将阿富汗打造成抵御印度的“战略纵深”,从支持反苏圣战者到扶植塔利班政权,投入巨大资源却屡屡落空。
31. 历史反复验证:巴基斯坦虽能短期影响阿富汗政局,却无法建立一个持久亲巴且稳定的政权。既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力,也无法让阿富汗放弃对杜兰德线的质疑与民族统一的梦想。
32. 如今眼见自己一手扶持的塔利班政权转而与宿敌印度走近,巴基斯坦除发表谴责声明外,几乎无力采取实质性反制措施,原有战略布局全面瓦解。
![]()
33. 尽管2025年10月后经第三方调解实现暂时停火,但根本性矛盾未解,包括边境主权争议、难民问题、反恐责任划分等议题依旧悬而未决。南亚地区的动荡不仅改变了力量对比,也给中巴经济走廊带来长期不确定性。
34. 不过从中长期视角看,走廊“2.0升级版”聚焦的农业科技、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具备较强抗冲击能力,不易受局部安全局势波动影响。
35. 巴基斯坦政府已明确表态,将动用特种部队、无人机监控系统及情报网络,全方位保障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运行与中方人员安全。
36. 阿富汗素有“帝国坟场”之称,历史上从未真正臣服于任何外来强权,始终保持高度独立的政治意志。它不是任人摆布的地缘棋子,与印度的合作能否持续深化,仍取决于塔利班内部权力结构演变及其对外平衡策略。
37. 南亚这盘复杂的地缘棋局正在经历深刻洗牌,再次印证那句古老箴言:“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38. 巴阿反目成仇、印阿握手言欢的背后,是殖民遗留问题的总爆发、现实安全关切的激烈碰撞,以及大国博弈下的战略再定位。
39. 中巴经济走廊虽遭遇短期风浪,但凭借已形成的基础设施网络、成熟的运营机制以及中巴两国坚定的政治共识,完全有能力穿越动荡周期,保持发展韧性。
40. 展望未来,随着地区格局持续演变,各国如何调整外交姿态、协调利益诉求,将直接影响南亚的整体和平进程与发展前景。而中巴经济走廊,也将在风雨洗礼中继续书写互利共赢的合作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