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11月的东南亚,台风“卡尔梅基”掀起了一场灾难性的风暴浪潮。这场强热带气旋自菲律宾中部八大地区间席卷而过,于11月4日强势登陆,宿务省首当其冲,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2. 洪水逐渐退去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满目疮痍的画面:街道被厚达半米的泥浆覆盖,车辆倾覆,集装箱如积木般散落各处,超过5000栋房屋遭到不同程度损毁,其中2000栋完全坍塌,仅剩残垣断壁。
3. 宿务省各地随处可见此类惨状,逾20万名曾紧急疏散、现已返家的居民,面对的是家园尽毁的现实。道路泥泞不堪,交通系统全面中断,严重阻碍了救援物资与人员的进入。
![]()
4. 高级民防部门指出,清理废墟不仅是为搜寻失联者提供可能,更重要的是打通生命通道以保障后续援助。然而当前进展缓慢,127名失踪人员的生还几率正持续下降,已有114人确认死亡。
5. 总统马科斯迅速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一方面启动财政拨款机制加快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实施价格监管措施,严防不法商家囤粮抬价。目前有195万受灾群众亟需基本生活供给维持生存。
6. 此次灾害也暴露出菲律宾长期存在的防灾短板。该国每年平均遭遇6至9次台风侵袭,过去十年因风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已突破4600亿比索,反复经历“重建—再毁坏”的恶性循环。
![]()
7. 根本症结在于治理能力不足。森林覆盖率从1990年的27%下滑至如今的23%,植被减少导致雨水无法有效滞留,暴雨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和大规模洪涝。
8. 全国约四成公路桥梁结构脆弱,难以抵御强风冲击;防灾基础设施建设预算执行率仅为62%,部分资金被挪用于非核心项目;预警体系虽能提前72小时发布气象警报,但实际传达效率低下。
9. 偏远村落中仅有65%地区配备可接收广播信号的塔台,避难场所严重短缺。在宿务市一处体育馆内,800名灾民挤在一起,饮用水供应紧张,卫生条件堪忧,疫情风险正在上升。
![]()
10. 更令人忧虑的是,2015至2025年规划中的灾后恢复资金中,平均有18%去向不明。地方政府承担着95%的灾害应对责任,却只分配到5%的专项基金,经济薄弱的乡镇根本无力投资抗灾工程。
11. 屋漏偏逢连夜雨,“卡尔梅基”带来的破坏尚未平息,超级台风“乌万”又逼近而来。气象机构预测,该风暴强度或将超过前者,并将于11月7日晚间进入菲律宾责任区,极有可能在吕宋岛登陆。
12. 而吕宋岛在今年9月初刚遭受台风“拉加萨”重创,许多地区修复工作仍未完成,此次再度面临极端天气威胁,农业与渔业等关键产业将承受更大压力,恢复进程雪上加霜。
![]()
13. 越南遭遇“卡尔梅基”二次打击:紧急疏散35万人,咖啡产业面临重大危机
14. “卡尔梅基”穿越菲律宾后并未减弱,反而在南海重新增强为四级台风,直扑越南中部地区,目标锁定归仁市以北沿海地带。
15. 越南中部此前已因连续降雨出现严重内涝,历史古城亦被淹没,若再遭台风正面袭击,狂风暴雨将进一步加剧低洼区域的积水状况,形成复合型灾害。
16. 尤其关键的是,当前正值越南咖啡收获季节,此次风暴极有可能摧毁即将采收的作物,导致产量锐减,对出口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
17. 越南政府反应迅速,调动数千名军方人员协助嘉莱省组织民众撤离,共转移35万人至安全地带。同时,全国8个机场运营受到干扰,各项应急准备正争分夺秒展开。
18. 从菲律宾到越南的情况可见,台风已成为东南亚国家必须常态化应对的严峻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不断上升,各国抗灾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19. 此次越南大规模疏散行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救灾理念,人员安全得以优先保障,但如何降低农业损失与基础设施损毁程度,仍取决于应急管理系统的精细化运作水平。
![]()
20. 笔者认为,面对跨境台风这类区域性灾难,单靠一国独立应对显然力不从心。此前联合国已表态将协调国际援助,中国也提供了紧急救援物资,凸显跨国协作的重要性。
21. 展望未来,东南亚各国亟需提升基础设施的抗灾韧性,优化灾害治理体系,推动跨区域信息共享与联合响应机制建设,唯有如此,才能摆脱“受灾—重建—再受灾”的困局,实现可持续的安全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