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国际力量角逐频繁、区域冲突此起彼伏的南亚大棋局中,巴基斯坦始终处于风暴眼位置。这个曾被西方舆论冠以“濒临解体”之名的国家,如今却在复杂外交环境中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战略韧性——不仅持续深化与中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还重新激活了同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高层互动。
2. 这一连串地缘转向的背后,是一位身居幕后却掌控全局的关键人物:赛义德·阿西姆·穆尼尔。作为巴基斯坦陆军的实际领导者,这位拥有深厚军事背景的战略操盘手,在短短三年内带领国家实现从动荡到稳定的结构性转变。
3. 他是如何突破重重困局,令中美沙三大强国相继释放合作信号?其执政逻辑又蕴含怎样的现实智慧?
![]()
4. 2022年11月,穆尼尔正式执掌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职务,接棒之时,正值国家多重危机叠加的至暗时刻。外债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财政赤字高企,政府信用濒临崩塌;国内政治派系撕裂,行政系统运转迟滞;边境地带安全形势恶化,恐怖袭击频发;民生基础持续弱化,通货膨胀率飙升至30%以上,普通民众生活举步维艰。
5. 多数国际分析机构当时预测,巴基斯坦或将滑向主权债务违约与社会失序的深渊。然而穆尼尔凭借军队这一最稳固的国家支柱,迅速整合权力资源,构建起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成功遏制住局势进一步恶化,并逐步推动国家重回发展轨道。
![]()
6. 穆尼尔的政治根基,根植于他对巴基斯坦武装力量的绝对主导权。作为全国组织化程度最高、执行力最强的机构,军方长期在国家治理中扮演关键角色。任何缺乏军队背书的文官政权,往往难以维持长期稳定。
7. 深谙此道的穆尼尔上任后即着手强化内部纪律,清除异己势力,确保指挥链条畅通无阻。与此同时,他与时任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达成非正式权力共享协议,形成一种罕见的“军政协同治理”模式,既避免了直接干政引发的合法性争议,又保障了重大政策的有效推行。
8. 此前,前总理伊姆兰·汗曾在2019年试图削弱军方影响力,并计划提前解除穆尼尔的职务任命,结果反遭司法调查并最终入狱。这场政治博弈的结果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在当前巴基斯坦权力结构中,穆尼尔已掌握实质性否决权。
![]()
9. 地缘外交上的精准走位,是穆尼尔扭转被动局面的核心策略之一。巴基斯坦地处“一带一路”倡议西向延伸的关键枢纽,中巴经济走廊作为标志性工程,已成为两国战略互信的重要载体。
10. 面对严峻的安全挑战,穆尼尔始终坚持将维护中国投资与人员安全置于优先位置。即便在2025年3月发生开普省达苏水电站项目车队遭遇恐袭事件、造成中方人员伤亡后,他也立即下令增派特种部队护航,承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发。
11.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穆尼尔并未采取“选边站队”的传统做法,而是主动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在美国完成阿富汗撤军、双边关系陷入低谷之际,他敏锐捕捉到华盛顿希望重返南亚的战略意图,借由反恐情报共享与联合演习重启契机,推动美巴恢复安全对话机制。
![]()
12. 他还积极拓展与海湾国家的合作空间,尤其加强与沙特阿拉伯的多层次联系。沙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供应方,更是巴基斯坦海外侨汇与财政援助的主要来源国。在其任内,沙特追加提供数十亿美元贷款支持,有效缓解了外汇储备枯竭压力。
13. 通过构建“多边靠山”的外交网络,穆尼尔使巴基斯坦在中美竞争夹缝中开辟出一条灵活生存路径,极大提升了国家的战略回旋余地。
14. 经济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构成穆尼尔稳定民心的另一重要支点。长期以来,电力短缺严重制约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质量,全国日均停电时间一度超过12小时。
![]()
15. 为此,穆尼尔强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发起一场覆盖城乡的“太阳能普及行动”。根据巴基斯坦知名绿色智库RenewablesFirst发布的数据,过去五年间,全国累计安装超过39吉瓦光伏组件,其中绝大多数由中国企业供应,相当于新建十余座大型火电厂的发电能力。
16. 这项举措显著改善了供电稳定性,部分农业与制造业重镇实现全天候供电,同时也减少了对进口煤炭与天然气的依赖,间接缓解了贸易逆差压力。
17. 尽管如此,宏观经济基本面仍未根本好转。受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粮价上涨冲击,加上2024年季风雨季异常导致大规模洪灾,农业生产遭受重创,贫困人口比例由18.3%回升至25.3%,近六千万人陷入基本生存困境。
18. 穆尼尔清醒意识到,唯有切实提升民众获得感,才能筑牢执政根基。因此他在推动绿色能源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结构性经济调整,争取IMF新一轮救助贷款,并吸引中东主权基金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力求通过创造就业岗位缓解青年失业问题。
![]()
19. 安全威胁仍是悬于国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东部边境,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紧张态势始终未解。
20. 2024年10月,穆尼尔在巴基斯坦军事学院发表重要讲话,公开指责印度支持跨境恐怖组织破坏巴境内稳定,同时强调在核威慑背景下,双方不具备发动全面战争的政治意愿与战略空间,既展示强硬姿态,也释放克制信号,防止局势失控升级。
21. 在西部边境,巴阿关系因塔利班执政后的安全政策分歧而日趋紧张。穆尼尔多次警告阿富汗方面不得允许其领土被用于策划针对巴基斯坦的袭击活动,并对活跃于边境山区的代理武装实施精准打击,彰显捍卫主权的决心。
![]()
22. 国内反恐形势同样严峻。除达苏项目恐袭致5名中国工程师遇难外,此前亦有载有中资企业员工的巴士在俾路支省遭遇自杀式爆炸袭击,暴露出部分地区安全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
23. 上任以来,穆尼尔加大反恐投入力度,整合三军情报局(ISI)与地方安全部队资源,建立跨区域情报联动机制,对极端组织据点实施定点清除。但由于宗教极端思想根深蒂固、民族分离主义情绪交织,彻底肃清恐怖主义仍需长期努力。
![]()
24. 政治层面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尽管伊姆兰·汗目前身陷囹圄,但其个人声望依旧强劲,特别是在占人口多数的30岁以下年轻群体中仍拥有广泛支持基础。
25. 其领导的正义运动党(PTI)曾扬言通过集体辞职方式瘫痪旁遮普省与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议会运作,此举虽未完全实施,却已严重干扰地方治理效率。
26. 穆尼尔深知青年群体关乎国家未来走向,因而一方面加强对社交媒体舆论的引导,另一方面扩大职业教育投入规模,推动设立国家级技能培训中心,旨在提升青年就业能力,以经济发展成果换取政治认同。
![]()
27. 三年来,穆尼尔通过“巩固军权、平衡外交、激活经济”的三维战略组合,成功将巴基斯坦拉离崩溃边缘,展现出卓越的危机应对能力与长远布局眼光。
28. 但真正的考验仍在前方:如何推动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寡头垄断利益格局、重建独立高效的司法体系、持续优化安全环境、化解日益尖锐的政治对立——这些难题都亟待破解。
29. 作为小国在全球大国博弈中求存自保的典型案例,穆尼尔的每一项决策不仅影响巴基斯坦自身的命运轨迹,也在悄然重塑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政治版图。
![]()
30. 曾经饱受质疑其“军人干政”色彩浓厚的穆尼尔,如今已成为中美沙等多方争相接触的对象。他用实际行动颠覆了外界对巴基斯坦“失败国家”的刻板印象。
31. 虽然未来道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穆尼尔已经为这个饱经风雨的国家探索出一条立足现实、灵活应变的生存之道。他的治理经验,也为其他身处地缘夹缝中的中小国家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战略范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