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一场围绕“分钟级配送”的即时零售战役悄然升级。淘宝闪购于11月1日上线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以闪购仓模式切入线下便利市场,宣称提供“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服务。
几乎同一时间,美团宣布加速拓展“品牌官旗闪电仓”,预计拓展3C、美妆、服饰等多品类。
此前,京东便利店已经完成1500家门店的入驻,正持续为全国消费者提供全天候的“小时购”服务。不仅如此,“疯狂小杨哥”也在入局线下超市,10月30日,小杨臻选首家线下店开业。
电商巨头和网络达人不约而同深耕“便利店”业态,背后是即时零售市场规模的快速膨胀与消费习惯的结构性变迁。从商品供给、履约效率到用户体验,一场围绕“最后一公里”的竞争正重新定义零售边界。
互联网平台争夺线下便利店
电商平台布局便利店业态,或是想以平台化、轻资产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淘宝闪购即时零售总经理根仙明确表示:“我们坚定与生态共赢共进,不建仓、不开店、不与商家争利”。
据悉,淘宝便利店采取品牌授权模式,向符合标准的商家开放品牌使用权,门店资产仍归属于商家,商家按照平台标准提供服务。同时,商家也可获得由淘宝闪购与1688联合提供的数字化供应链支持。
首批开放的34个名额主要针对能提供服务优质的商家,主力闪购仓型为SKU在1万左右的旗舰仓、标准仓。此外,针对校园场景,淘宝便利店也会推出特殊仓型以满足学生用户需求。
美团的“闪电仓”模式起步更早,2020年即开始布局,并在2021年面向全国招募商家,截至今年9月数量已突破5万家。其以前置仓形式布设于社区背街或居民区,覆盖半径3-5公里,专注线上经营,主打半小时达和24小时运营,百货快消、应急类商品等长尾供给是其区别于线下超市等其他业态的特点。商家加盟闪电仓后,能获得美团的品牌认证,货盘可选择自找供应链资源或是从美团“闪电帮帮”平台采购商品。
京东则凭借其强大的物流体系与供应链能力,在即时零售领域持续强化“小时达”“分钟达”服务,与线下商超、便利店深度合作。
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新零售专业委员会主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电商巨头接连入局线下超市,根本原因是线上流量红利枯竭,传统的线上流量洼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也变成了需要付费的“广告位”,成本居高不下。线下门店可以说是一个稳定、可预测的天然流量入口。其次,线下门店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性更好,尤其是不爱网购的老年人和喜欢逛超市的人,“便利店”能够更好地覆盖这些人群。最后,开“便利店”有利于电商平台落地,品牌提升,也能提升消费者信任度,连锁门店越多,忠实用户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巨头激战正酣之际,“疯狂小杨哥” 也悄然加入了战局。停播一年,掉粉1500万,缴罚近亿元,“疯狂小杨哥” 选择通过线下便利店实现复出。
曹磊表示,开设“小杨臻选”线下超市,核心目的之一是推广其自营产品,将线上积累的知名度和粉丝信任,逐步转化为一个具有长期生命力的品牌。通过线下实体场景,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小杨臻选”品牌的实体感知和信任度。
即时需求爆发与消费场景重构
从外卖到近场电商,巨头们的较量进一步升级,引入更多知名品牌优化仓内货盘。巨头争相布局便利店业态的根源,在于即时零售市场的快速增长与消费场景的多元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即时零售交易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品类从生鲜、餐饮扩展至数码、服饰、美妆等。
淘宝闪购数据显示,平台提供24小时营业服务的便利店已达到三分之一,过去一年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数量同比增长50%以上。美团闪购2025年日订单峰值突破2700万单,其中非餐品类贡献显著。
巨头们开便利店是否有区别?曹磊认为,京东、美团、淘宝“开便利店”各有优势。京东入局最早,优势在于其扎实的零售与供应链根基。一开始就通过与全国上万家便利店签约合作的模式,将线下门店变为其线上订单的“前置仓”。这种模式能快速起量,并利用门店已有的库存。同时,它也将自营电商的“小时达”服务拓展至其庞大的京东便利店网络,强化了用户体验。
其次,美团拥有最密集的骑手网络,能将“半小时达”的承诺落到实处。而且美团APP本身是一个高频的日常入口,用户点外卖、买生活用品的习惯天然存在,为它的闪电仓带来了稳定的即时需求。此外,美团“快乐猴”依托自有品牌研发生产优势开设,并享美团生态流量与即时配送优势。
最后,淘宝作为“后来者”,打法更侧重整合与赋能。淘宝便利店通过“品牌授权”模式,不自建仓库,而是将平台品牌、运营标准和供应链能力输出给合作商家。淘宝便利店还专门针对校园等特殊场景设计仓型,显示出其对细分市场需求挖掘的意图。
竞争加剧与盈利难题待解
消费习惯的变化驱动了即时零售需求的爆发。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使“应急型”“补充型”购物需求显著增加。
今年9月,美团的闪电仓数量突破5万家,到2027年,美团闪电仓要超过10万家;京东旗下七鲜超市完成“仓店融合”改造;淘宝闪购则放话,将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做仓店,淘宝便利店将逐步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巨头涌入即时零售赛道,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竞争。
据北京商报报道,老黄(化名)曾经投入150万元经营3家闪电仓,以他的观察来看,“前几年一个月轻松赚5万元的情形很难再现,圈子里能赚钱的老板已经少之又少”。
曹磊称,实体店的运营涉及选址、供应链管理、人员、损耗控制等复杂环节,其专业壁垒和运营成本不容低估。实体生意回报周期长,对精细化运营要求高。
他表示,具体来看,淘宝的“轻资,产”模式使其对合作商家的商品品质缺乏足够深度的把控能力,可能存在品控风险。美团的核心优势在于餐饮外卖,但便利店商品品类极其宽泛。如何构建高效的非餐商品供应链,满足消费者对万级SKU丰富度的需求,是一大考验。京东便利店早期主要采用品牌授权的“翻牌”加盟模式,对门店的实际运营介入不深,导致商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不过淘宝、美团、京东这类电商企业有大数据优势,可能在选址上会更有见地。
他补充道,对于小杨臻选而言,若无法摆脱对主播个人流量的过度依赖,线下店可能始终只是粉丝经济下的一个“打卡地”,难以吸引更广泛的大众消费群体。
为了提升竞争力,企业优化闪电仓的货盘结构或是一个办法。如今,巨头们开始在品牌入驻上发力,以知名品牌吸引年轻人下单消费,同时拉高商品的利润空间。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目前平台型的前置仓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毕竟许多品牌商家还没有进入这个领域。当然,随着淘宝闪购的进入,竞争必然会进一步加剧。
电商巨头对便利店业态的争夺,既是即时零售市场潜力的体现,也是消费习惯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随着竞争白热化,行业或将迎来洗牌。盈利难题与竞争加剧警示行业需从规模竞赛转向效率优化。未来,能否在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间找到平衡,将决定谁能在“最后一公里”的战场上走得更远。
综合自北京商报、新消费日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