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轻垂,本是人间清欢;一纸禁令,竟成万重关山。
昨日,小洋口旅游度假区一纸公告,将桃花岛水域划为“垂钓禁区”,违者不仅罚款还要没收钓具。消息传出,舆论哗然。这片公共水域,并非饮用水源地,却突然对钓者关上大门。
![]()
管理方以“安全”与“管理”之名,行一刀切禁止之实。这不禁让人质问:凭什么将公共水域变成私人禁苑?怕出事、怕担责,就能以懒政剥夺百姓垂钓之乐吗?
![]()
01 公共水域变身“私人禁地”,权力越界的荒唐逻辑
桃花岛水域,乃自然赋予的公共资源,非任何单位私有领地。我国《渔业法》等相关法规对禁钓区的划定有明确规定,主要适用于饮用水源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关键区域。
小洋口旅游度假区管理方凭空画圈,将公共水域圈为“禁地”,无异于将公共资源视为私产。这种缺乏法律依据的禁令,折射出的是对公共利益的漠视。
公共资源的本质是共享,而非独占。管理方的职责本应是科学引导、合理规划,让公众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享受自然馈赠。如今却以“管理便利”为由,一禁了之,这是对公共信托的背叛。
02 “怕出事怕担责”,懒政思维下的因噎废食
“怕出事怕担责”——这六个字道尽了当下许多管理者的心态。小洋口旅游度假区的禁令,与全国各地不断蔓延的“禁钓风”如出一辙。
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思维下,一刀切禁止成为最“安全”的选择。殊不知,这种懒政思维正在扼杀民间生活的烟火气。正如一位钓友感叹:“如今在野外钓个鱼跟做贼一样!”
真正有效的管理,应如柳州市等地那样,科学划定禁钓区与非禁钓区,并明确行为规范。而非将水域一关了之,制造更多的“云梦泽”式悲剧。
03 垂钓的文明价值与产业意义,岂能一禁了之?
垂钓是中国流传千年的休闲方式,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当今社会,它更是一种缓解压力、修身养性的健康生活方式。统计显示,我国拥有约9000万至1.4亿钓鱼爱好者,休闲垂钓年产值达数百亿元。
一刀切禁止,不仅剥夺了民众的休闲权利,更扼杀了一个活力勃勃的产业。渔具、饵料、服装、装备、旅游、餐饮......整个产业链都将因这种蛮横管理而受损。
事实上,合理的垂钓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小。大多数钓友追求的是“一人一竿一线”的乐趣,而非渔获多少。有钓友直言:“我钓鱼不为收获,只为娱乐!” 正是这种精神,让垂钓文化千年流传。
04 科学管理替代粗暴禁止,方为治本之道
面对管理难题,科学疏导远胜于粗暴禁止。许多地方已探索出成功的管理经验,如设定特定垂钓区域、规范垂钓时间、明确钓具要求等。
对于小洋口旅游度假区而言,完全可以在桃花岛水域采取更为科学的管理措施:划定安全垂钓区、设置警示标识、推行垂钓备案制度,而非一禁了之。
管理方应当明白,真正的安全不是通过禁止来实现,而是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引导来保障。与其害怕担责而禁止,不如积极作为,制定合理规则,让垂钓者在享受乐趣的同时确保安全。
![]()
今年1月,小洋口曾举行首届花海杯路亚交流赛,垂钓大赛举办的圆满成功,而这个时候却一纸禁令,是不是显得有些讽刺?给人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感觉!
面对桃花岛,我们期待的不是冰冷的禁令,而是合理的规划。让垂钓者在夕阳下静坐水畔,享受“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意境。
公共水域的管理,需要的是智慧与担当,而非懒政与塞责。
桃花流水处,何处觅钓趣?
▌编辑:大个鹅
法律顾问:上海正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郑晓云律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