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进博会体现的是一家企业是否真正理解并拥抱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创新性与战略价值。
(文 / 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 高莘)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汽车展区的氛围与传统车展形成鲜明对比。
相比拼参数、比性能、密集发布新车的车展,进博会作为一个开放合作的桥梁和共享机遇的平台,各大车企大都希望借此展示自身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布局。
“如何在中国扎根,如何与本土产业共同成长”——这种思路,从车企在进博会期间的动作就可以看出端倪。
有的车企把研发中心直接设在中国,有的车企推进芯片等核心项目的本土开发,有的车企将中国研发成果出口至海外;还有一些品牌,则在车机、座舱、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上,开始与中国本土的科技公司深入协作。
这些动作背后传递出的共识非常明确:中国市场的竞争,光靠产品还不够,更要靠扎实的体系能力。
来中国扎下根
今年进博会期间,保时捷宣布在上海设立其首个海外综合研发中心,这也是保时捷在德国魏斯阿赫之外首个大规模海外研发基地。
为何选择在中国扎根?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博士(Oliver Blume)在启幕仪式上这样表示:“中国正引领未来移动出行之道,包含电气化、数字化与新豪华理念等多个维度,要应对这场深刻变革,远距离洞察难以精准把握本地趋势,必须扎根于此。”
奥博穆表示,中国的研发中心将成为保时捷的“战略支柱”,“联结德国工程实力与中国数字未来,助力我们广泛学习、更快行动,并强化保时捷全球研发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目前聚焦为中国市场开发信息娱乐系统与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而本土化研发的战略,也极大地提升了保时捷的研发进度。
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负责车辆信息技术的夏恪涵先生(Sajjad Khan)表示:“通过中国研发中心,我们能直接融入中国快速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得益于此,我们的研发周期显著提速,已从数年缩短至数月。”
由此,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的下一代信息娱乐系统,预计将在2026年中搭载于多款保时捷车型上。届时,世界上“最智能”的保时捷,或许将专属于中国消费者。
作为保时捷的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则在“扎根中国”这件事上走得更早。早在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就在合肥设立了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而在本届进博会上,大众汽车则进一步加深在中国的研发力度——其宣布启动系统级芯片的本土自研项目。
据悉,该项目由大众汽车集团软件子公司CARIAD与中国智能驾驶企业地平线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酷睿程”负责研发,目标是在3到5年内落地,首批将应用于L3级自动驾驶车型。
长期以来,自研芯片主要是中国本土新势力提升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首个在华自研芯片的海外车企,大众汽车集团的这一举措具有代表性。
用中国的土壤,滋润创新
在本届进博会上,一个趋势呼之欲出:越来越多的海外车企开始在关键技术上与中国本土企业深度合作,不再局限于“传统采购”,而是朝着“联合开发”的方向迈进。
例如,在进博会期间,宝马宣布携手中国合作伙伴迈入了合作共赢2.0时代。其中包括深度集成DeepSeek的AI大模型能力;正与阿里巴巴深度定制AI智能体;融合华为鸿蒙生态,进一步拓展车内数字生态场景与功能;携手Momenta共同开发适配中国路况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在国产版新世代宝马iX3上,中国研发团队还深度参与了国产新世代车型的研发,融合德国制造标准与中国智能科技。
而在进博会期间上市的全新奔驰纯电CLA,也在座舱中使用了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AI大模型和中国本土企业“思必驰”的语音交互技术。此外,全新奔驰纯电CLA也搭载了Momenta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此外,四环奥迪也早在上海车展期间就宣布,旗下A5L、Q5L、Q6L e-tron、A6L e-tron等车型都将陆续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通用汽车也在本届进博会上展示了由本土团队开发的别克至境L7与宝骏悦也PLUS,这两款车型分别融入了适应本土的增程式动力形式、Momenta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本土化的智能座舱和符合中国消费者审美的潮流外观,其在中国市场“共创、共行、共未来”的战略逐渐显现成效。
更进一步,部分海外车企为了更快速响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甚至直接将重要的车型交由中国本土团队研发、落地。
奥迪是这方面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在中国市场推出全新品牌“AUDI”后,其首款车型E5 Sportback从平台架构、智能座舱到辅助驾驶均由中国团队主导。车型一经上市,就被外界评价为“高度本土化、体验接近中国新势力车型的奥迪”。
同样,由中国本土团队研发落地的N7是日产汽车在中国大力本土化的代表作,也是首个单月交付破万的合资新能源车。
在本届进博会期间,日产汽车更是从“在中国制造”迈向“从中国出发”,宣布日产进出口(广州)有限公司成立,这也是外资汽车公司在华设立的首个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
据悉,N7和锋坦Frontier Pro PHEV两款由中国本土开发的日产车型,将在不久之后从中国走向世界。
车展看产品,进博会看格局
在进博会展馆中几乎可以发现,今天的每一家跨国车企,产品中多多少少都有“中国元素”。从本届进博会的汽车馆中,观察者网也清晰地感受到三个趋势:
第一,越来越多海外车企的新产品从零开始就在中国立项、在中国主导研发;第二,中国市场不仅是销售目标,更是新产品、新技术向全球输出的策源地;第三,技术合作模式正从“供应链采购”转向“深度共创,共同开发”。
虽然进博会并不如车展那般“百花齐放”,但它体现的是一家企业是否真正理解并拥抱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创新性与战略价值。
当我们说“车展看产品,进博会看格局”,说的正是这份判断力——你到底准备在中国做多大的投入,留多长的时间,走多远的路。
答案,藏在他们的行动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