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叔叔今年53岁,前些年身体一向健朗,性格爽朗,是邻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但最近一阵子,他总是感觉浑身乏力,腿上莫名其妙地出现了淤青,还老是发烧。起初王叔叔觉得只是天气变化,上了点年纪,免疫力差了点儿,吃点感冒药顶一顶就过去了。
然而没想到,几次三番地不起色,家里人实在放心不下,陪他去了医院。医生仔细询问后皱起了眉头,最后一句话让王叔叔瘫坐在椅子上:“你的检查结果需要进一步排查,初步怀疑是白血病。”
![]()
消息像一颗炸弹,引发全家震惊。王叔叔懊悔地回忆起自己多年来的习惯,长期熬夜、爱吃腌制食品、工作场合时常吸二手烟、接触装修材料时防护不到位。这些“看似小事”,原来埋下了健康隐患。
那么,白血病的“祸根”究竟藏在哪里?有哪4件事,医生为什么反复告诫一定要远离?答案,或许远比你想象得更贴近日常,而第4个,更是大多数人常常忽视的小细节。
说到白血病,很多人会联想起遗传、辐射或者不明原因的“倒霉体质”,其实,这种疾病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的陌生字眼。
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数据: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约7.5万人,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中老年人、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生活习惯不良者,更是成为高风险人群。
这背后的本质,其实是血液造血系统遭遇“外部干扰”或“内部变异”。最新医学研究证实:长期暴露于苯等有害化学物质,频繁接触二手烟、空气污染、装修材料中的甲醛等,以及饮食习惯不健康、规律作息被打乱,都会让血液里的造血干细胞逐渐发生改变。
![]()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涉及12000人的队列研究显示,长期熬夜、食用过多腌制食品者,患白血病风险分别增加18.4%和12.6%。而很多中老年朋友还误以为,“我身体好,偶尔熬夜没关系”,殊不知,疾病的种子早已悄悄埋下。
医生们数十年临床(如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专家)发现,白血病背后反复出现的4大高危习惯,分别是:
长期熬夜、生活作息紊乱
现代社会节奏快,但长期“挑战生物钟”,直接损害机体免疫力。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报告指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者,罹患白血病的概率比正常作息者高出15.2%。熬夜带来的不只是“困”,更可能让血液里的异常细胞有机可乘。
频繁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苯、甲醛、油漆等)
从事印刷、油漆、化工、家装等行业,或者家里新装修通风措施不到位的人均属高危。中华医学会发布的2021年血液病防控指南提示:被动吸入苯类物质者,白血病发病风险提升2倍以上。苯可直接损伤骨髓,诱发异常细胞增殖。
![]()
摄入过多腌制/烟熏/加工类食品
咸菜、腊肉、火腿肠、罐头等食品虽味道鲜美,但加工过程中会生成亚硝胺等强致癌物。而调查数据显示,每周食用腌制食品超过3次,白血病风险提升至一般人群的1.5倍。尤其是家中老人、孩子,应高度重视饮食清淡、少油少盐。
长期处于二手烟和环境污染暴露中
家庭成员吸烟、长期待在通风不良的环境、近邻工厂排放有害气体,这些都是白血病风险“隐形杀手”。2019年《柳叶刀》全球健康报告指出,成年人在高污染环境中暴露,白血病死亡率升高了9.7%。特别是家有儿童或孕妇,更需警惕空气质量。
医生建议,针对上述四大“祸根”,大众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保持规律作息,确保每晚7小时高质量深睡眠
坚持规律作息是免疫系统“自我修复”的关键。建议设定固定睡眠时间,避免频繁熬夜,并采用睡前冥想、温水泡脚等方式帮助入眠。
远离有害化学物质、加强室内通风
家庭装修尽量选择环保材料,施工结束通风2-3个月再入住。职业暴露者要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尽量避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化学清洁剂。
饮食清淡,减少腌制、烟熏等高风险食品
餐桌上应多以新鲜蔬果、全谷类、优质蛋白为主。同时切记“少盐、戒腌、禁烟熏”,能显著降低血液和肝脏的致癌物负担。
![]()
远离烟草、拒绝二手烟,关注环境质量
倡议家庭成员一同控烟,出门尽量避开有害污染源。若家附近有污染企业,应关注当地环境质量报告,必要时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居住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