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小鹏汽车在科技日上发布了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这款机器人因行走姿态轻盈,被网友戏称“像真人在猫步”。面对“机器人里藏真人”的质疑,董事长何小鹏亲自发布视频“揭秘”:从镜头一气呵成地展示机器人步态,到现场拉开背后拉链,露出内部晶格肌肉、控制器和谐波关节的结构。
![]()
视频发布后,小鹏汽车港股股价直线拉升,截至11月7日收报港元,上涨3.52%,总市值达1769亿港元。
有网友锐评:“何小鹏是个炒作高手,一个车企,之前靠做大号无人机炒作,吃了好几年的营销红利。这次机器人事件,也明显是炒作套路,故意放出一个像真人的机器人,然后在网上让大家质疑,说里面藏人,接着放出剪开库管的视频,辟谣成功,同时也上热搜成功。雷军开创了假装中国版乔布斯的营销风格;何小鹏则把土味版马斯克玩得炉火纯青。”既制造争议,又借热度拉动资本情绪。
炒作归炒作 量产速度是真快
早在2020年,小鹏收购机器人公司Dogotix并成立“鹏行智能”。在引入前英伟达专家米良川后,团队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逐步成为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中坚力量。据雷锋网报道,彼时,小米也曾洽谈Dogotix的投资合作,但创始人赵同阳最终未接受小米的整合方案。小米顺为资本随后转向投资宇树科技A轮融资。如今看来,当年雷军错过的团队,竟成了何小鹏手中的关键筹码。
尽管外界常批评何小鹏“爱炒作”,但他主导的项目却都走向了量产。与此前“飞行汽车”从概念到落地耗时六年不同,IRON从亮相到规划量产仅用两年。小鹏在发布会上宣布,目标成为中国首个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的车企,并计划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化生产。而在此之前,小鹏在飞行汽车领域已展示出强大的执行力。自2020年发布概念车旅航者T1以来,短短五年内,汇天飞行汽车量产工厂便于2025年11月在广州黄埔实现首台试产下线,成为全球首个采用现代化流水线生产的飞行器工厂。
![]()
车企集体进军机器人赛道 是凑热闹还是真发展
眼下,车企集体进军机器人赛道。特斯拉的Optimus、广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比亚迪、奇瑞、小米、赛力斯、上汽、长安、东风等品牌,都在布局人形机器人。它们或自研,或合作,或投资创业团队,试图将汽车制造积累的智能感知、算法、传感器和供应链优势迁移至新领域。车企天然具备硬件集成、制造和自动化能力,工厂本身又是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可以实现“自产自用”的循环效应。
不过,热潮背后仍有冷思考。业内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是汽车智能化的延伸,也是AI产业落地的“硬件出口”。但它距离真正的商业化仍有距离,感知、算法、动力、平衡系统的稳定性与成本控制都需长时间磨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直言:“概率上肯定会做人形机器人,但节奏不是现在。如果连L4级自动驾驶都没解决,怎么搞更复杂的机器人?”他的观点揭示了当下车企的两难:跨界门槛高、技术链长,自动驾驶尚未完全成熟,人形机器人更考验系统整合与成本控制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