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毒洗脸巾”内幕:21款不合格,女人天天在给脸喂毒?
为了方便擦脸,大家们应该都买过洗脸巾吧,可能更多人还觉得洗脸巾比毛巾干净多了,毕竟是一次性的东西,用完就丢了。
但是央视对23款的洗脸巾进行抽查却发现了大问题,用了那些毒洗脸巾那你的脸可要遭老罪了,让你皮肤发红发痒不说,还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
到底是哪些商家如此不要脸?消费者还能用没有问题的东西吗?
![]()
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出在材质上。商家在宣传上玩尽了花样,用“绵柔巾”这种同音字来碰瓷“棉柔巾”,让你误以为买到的是纯棉产品。或者用“植物纤维”、“再生纤维素”这类听起来很天然的词汇,让你放松警惕。但撕开这层包装,真相是什么?大多是粘胶纤维或者涤纶。
为什么非要造假?答案简单粗暴,就是为了钱。算一笔账你就明白了,一吨纯棉的成本大约要1.8万元,而粘胶纤维只要1.3万,涤纶更是低到只要8000元左右。用廉价的化纤冒充纯棉,再以不菲的价格卖给你,这中间的暴利空间有多大,可想而知。
你可能觉得,化纤就化纤吧,只要用着舒服就行。但问题是,这些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本身就充满了风险。它们需要用到强酸、强碱,甚至还有一种叫二硫化碳的有毒化学品。如果生产流程不规范,清洗环节走了过场,这些可怕的东西就会残留在你每天用来擦脸的洗脸巾上。
![]()
二硫化碳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是一种高毒性物质,能够直接穿透皮肤。短期接触,你可能会感到皮肤刺痛、发红、瘙痒,还以为是自己过敏了。要是长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它会慢慢损伤你的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
更别提有些不合格产品里还检出了荧光增白剂,这玩意儿是造纸业用的漂白剂,根本不是护肤成分,长期糊在脸上,同样可能引发皮肤刺激和炎症。
![]()
最让人揪心的是,许多打着“婴儿专用”、“母婴无刺激”旗号的产品,恰恰是这些问题重灾区。婴儿的皮肤比成人薄得多,对这些有毒物质的防御力更弱,毒素更容易渗透进去,甚至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神经发育。对于孕妇来说,这潜在的风险更是难以估量。
如果说化学残留是看不见的刺客,那微生物超标就是明晃晃的挑衅。我们之所以选择洗脸巾,不就是为了躲避毛巾上的细菌吗?可笑的是,很多洗脸巾在出厂时,就已经成了“细菌培养皿”。
商家总喜欢在包装上印着“无菌”、“亲肤”这样的宣传语,但这些大多只是营销噱头。央视的调查揭开了肮脏的生产现实:有的厂家车间卫生条件极差,原料就那么随意堆在潮湿的角落,甚至已经发霉。分装产品时,工人连手套都不戴,直接徒手操作,根本谈不上任何无菌防护。
![]()
从原材料、生产、包装,再到储存和运输,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引入污染。一张不合格的无纺布,简直就是细菌的温床。抽检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部分产品的细菌总数超标好几倍,更可怕的是,里面甚至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球菌这类致病菌。
这种细菌平时可能相安无事,可一旦你的脸上有个痘痘破口,或者有其他微小伤口,它就可能趁虚而入,引发感染。很多皮肤科医生都发现,一些患者面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瘙痒,查来查去,最后发现罪魁祸首就是每天都在接触的不合格洗脸巾。
你反复长痘、皮肤过敏,可能真的不是护肤品的问题,而是擦脸那一步就错了。
![]()
面对如此混乱的市场,难道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靠运气买东西吗?当然不是。价格和品牌都已不再是可靠的判断标准,高价和低价的网红产品都可能翻车。我们必须学会自我防卫,掌握一套组合拳,从被动的消费者变成主动的甄别者。
首先要学会读懂产品的“身份证”。拿到一包洗脸巾,别急着拆,先仔细看包装。成分表上要认准“100%棉”或“全棉水刺无纺布”这样的字样。
![]()
然后找一找有没有两个关键的国家标准号:一个是关于材质的“GB/T40276-2021”,另一个是关于卫生的“GB15979-2002”,这两个标准就像是产品的双重保险。最后,检查生产厂址、生产批号、卫生许可证这些信息是否清晰完整,“三无产品”直接拉黑。
其次充分调动你的感官去“验货”。纯棉的触感是柔软又有韧性的,而化纤则会感觉滑腻腻的,有点僵硬。拆开包装闻一闻,好的纯棉产品会有淡淡的自然棉香,如果闻到刺鼻的酸味或者其他怪味,那就要高度警惕了。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试试终极测试燃烧法。从洗脸巾上扯下一小块点燃,纯棉燃烧起来就像烧纸一样,没有黑烟,烧完的灰烬是灰白色的粉末,一捻就碎。而化纤燃烧时会冒出浓浓的黑烟,并伴有刺激性气味,烧完后会结成一个硬硬的疙瘩,根本捻不开。
![]()
最后要选择可靠的购买“路径”。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官方渠道,对那些来路不明、价格异常低廉的网红爆款要多长个心眼。可以留意一下产品是否通过了像OEKO-TEX®Standard100这样的国际权威认证,这也能增加一份保障。
买对了还不够,用对也同样重要。洗脸巾开封后,要存放在干燥的地方,并且尽快用完,比如一周内。它是擦干工具,不具备护肤功效,用完就扔,千万不要因为觉得浪费而二次使用。
![]()
如果皮肤正处于有创口或发炎的状态,最稳妥的方式其实是让脸自然风干,或者用干净的纸巾轻轻按压吸干水分。
洗脸巾的安全问题,只是当前消费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它暴露了一个事实:当我们盲目信任宣传、放弃主动辨别的权利时,就等于亲手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商家赋予的,而是靠我们自己清醒的选择挣来的。
我们不只是消费者,更是市场的监督者和塑造者。当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拒绝为谎言和欺骗买单,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一次对健康、对诚信的投票时,那些劣质产品和无良商家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
别再让“毁脸巾”继续伤害你的脸了,从今天起,用你的理智与行动,倒逼市场回归正轨,夺回本该属于我们的安全与健康。
![]()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