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企观国资)
![]()
东风汽车管理层正经历一场密集重构。从周锋履新副总,到张祖同调任中国一重;从冯长军补位总经理,再到王俊以副总经理身份压轴登场,历时近一年的班子调整,终于以“8人阵容”尘埃落定。
这一系列人事布局中,王俊的到任尤为引人瞩目。他不仅带着长安汽车转型期的实战成果空降,更是在东风自主品牌攻坚、转型深水区之际被寄予厚望。而另一边,冯长军从财务系“账房先生”跃升为集团掌门者之一,虽属行业常见路径,但在2025产业决战的关口上任,其挑战远非以往可比。
至此,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汽车”)新一轮人事棋局已布定,王俊能否以其硬仗经验,真正撬动东风积重难返的转型僵局?冯长军又能否跨越专业边界,在战略与财务之间找到决胜未来的平衡点?而最关键的是,在行业集体“卷”向深水区的今天,东风公司这一轮高层重组,究竟是一次精准的破局落子,还是又一轮人事轮岗的循环?对于行业来说,当财务专家掌舵成为央企层面的普遍趋势,这波人事迭代能否真正适配行业从规模到价值的转型需求?
01
王俊的“实战样本”价值
作为长安系培养的核心管理人才,王俊的职业轨迹深度烙印着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脉络。
公开资料显示,王俊出生于1972年,自1995年加入长安汽车后,历经三十年深耕,足迹覆盖技术研发、市场开拓、销售运营及企业管理等全价值链关键环节,形成了对汽车产业从技术底层到市场终端的系统性认知。
2020年出任长安汽车总裁后,王俊主导期间的核心突破之一,便是搭建起开放协同的产业链生态,与宁德时代、华为等头部企业的深度绑定,直接为长安深蓝、阿维塔等三大新能源品牌的落地与起量提供了核心支撑,也验证了其在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及新能源战略落地中的实操能力。与此同时,在他与朱华荣的协同引领下,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实现燃油与新能源双线走强,成为行业内少有的能在传统与新兴赛道同时保持竞争力的企业,这一“长安经验”也为其履新东风埋下伏笔。
数据显示,在2021至2024年四年间,长安汽车集团销量从230.1万辆稳步攀升至268.3万辆,经营韧性凸显;新能源业务实现跨越式突破,销量从10.6万辆飙升至73.4万辆,转型势能强劲释放;海外市场更是增速领跑行业,同期销量从11.5万辆跃升至53.6万辆,成为核心增长极。
与此同时,东风集团正陷入结构性调整的阵痛期。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东风集团股份上半年实现汽车销量82.39万辆,销售收入545.33亿元同比增长6.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0.55亿元,同比骤降91.96%。“营收微增、利润腰斩”与“总量收缩、新能源逆势攀升”的矛盾局面,本质是三大业务板块的失衡:岚图汽车与商用车业务毛利率提升撑住基本盘,合资乘用车业务销量与利润双下滑形成拖累,而自主乘用车在研发、渠道、营销上的持续高投入,进一步放大了盈利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合资板块承压是当前主流车企共同面临的行业性难题,长安汽车亦未能例外。长安福特在2016年创下95.8万辆的销量峰值后,后续逐步回落,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潜在变量。而王俊主导长安期间的核心破局逻辑,正是通过新能源业务的跨越式增长与海外市场的爆发式拓展,形成了强劲的增量支撑,成功对冲了行业周期波动与合资板块调整带来的风险。这一经过市场验证的解题思路,恰好直指东风当前的核心痛点,如何以新业务增量填补合资业务下滑与自主板块高投入形成的盈利缺口,长安的实践为东风提供了极具落地性的参考样本。
汽车行业分析师王坤告诉《企业观察报》:“当下汽车行业正深陷竞争白热化与转型深水区的双重叠加,合资品牌战略调整、自主品牌加速变革、产业链格局重构等多重挑战交织碰撞。东风集团已明确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海外业务作为高速增长的三大核心方向,但战略落地亟需成熟的转型方法论与实操型领军者破局。王俊的核心价值正在于此,他手握的“长安方法论”不仅涵盖自主品牌从弱到强的成长逻辑、新能源生态搭建的关键路径,更包含在大型车企复杂体系内推动变革的实战经验,这正是东风转型现阶段最稀缺的能力。”
王坤认为,从长安到东风,王俊的履新早已超越个人职业生涯的跨越,更承载着行业对央企转型破局的深层期待。此次任命的成效关键,在于他能否将长安在自主品牌培育、新能源生态构建、跨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东风的自身资源禀赋深度融合,既破解合资业务的现存困局,又加速自主新能源的规模起量。对东风而言,这是一次精准对接成熟转型经验的“引智行动”;对王俊而言,这更是在更大舞台上验证其转型逻辑的全新挑战。
02
冯长军的资本整合使命
在东风汽车近一年推进的深度转型与架构调整中,冯长军的履职轨迹与王俊的战略部署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呼应。二人的任职衔接既延续了企业发展的核心脉络,更凸显了央企在关键转型期的精准人事布局思维。
冯长军的职业积淀为其执掌东风汽车奠定了独特优势。进入东风之前,他亦长期深耕长安系及兵器装备集团体系,历任财务与审计部预算处副处长、长安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多个核心岗位,贯通了财务风控、合规治理与资本运作三大关键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复合型核心竞争力。作为深耕行业多年的央企高管,他对国企改革的核心逻辑、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有着深刻洞察,尤其在财务管理、资源整合与资本化运作领域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
东风汽车此前8个月的总经理职位空缺,恰处于企业转型攻坚的关键节点。当前行业面临新能源转型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的外部压力,东风内部则需破解自主板块增长乏力、盈利结构待优化的双重挑战,同时推进自主品牌整合与核心业务资本化的重大战略。在此背景下,冯长军的上任绝非偶然,而是针对性解决企业发展痛点的关键布局其“财务+法务”的专业背景,既能强化企业合规治理与内部审计,更能从盈利视角重构资源配置逻辑,为企业转型提供稳健的财务支撑。
今年以来,东风汽车自主品牌调整动作频频。6月整合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随后岚图汽车启动港股介绍上市,10月正式递交招股书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一系列动作既体现了企业聚焦自主、发力新能源的决心,更印证了东风对具备资本运作与板块整合专长的领军者的迫切渴求,而冯长军的上任,恰好为这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深化落地提供了关键的专业支撑与高效推进力。
从战略延续性与长安系基因传承视角,王俊与冯长军的任职形成精准协同互补。二人深耕长安系多年,分别积淀了全产业链运营与新能源转型、财务风控叠加资本运作的核心专长,且深谙央企治理与产业规律,均锚定“稳固合资、激活自主、加速新能源转型”核心目标,前者聚焦战略架构搭建,后者专攻财务赋能与资本落地,构成战略引领叠加财务稳健的高效配合,凸显了东风公司在转型深水区对系统化能力的战略引入。
王坤表示:“此次冯长军升任总经理,既是对其过往业绩的认可,更是东风汽车深化转型的战略选择。”
他进一步分析,岚图汽车的独立上市不仅能为自身募集智能化研发资金、提升产品竞争力,更将为东风集团其他业务板块提供资本化运作的标杆样本。而冯长军的专业能力,将进一步推动岚图发展与集团电动化转型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技术反哺与资源整合实现全体系效能跃升,为东风汽车在新能源赛道的突围提供关键支撑。这一人事布局的深层逻辑,本质上是央企在产业变革期,以精准人才配置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战略落地的典型实践。
03
当车企开始打“价值战”
不只东风公司启用冯长军,如今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管理架构革命,曾以技术背景为核心的国央企高管团队,正密集迎来财务专家掌舵。这一趋势绝非偶然,而是行业竞争逻辑与盈利模式结构性变迁的直接映射。
2023年,具备工学与经济学双学位及正高级会计师资质的邱现东,正式执掌中国一汽。其职业履历贯穿东风计划财务部、神龙公司财务体系等关键环节,是业内兼具技术洞察与财务管控能力的标杆性管理者;2024年,北汽集团迎来新舵手张建勇。其兼具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格与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经历,职业路径贯穿企业财务、集团管控与政府改革政策制定,具备跨领域资源整合与体制内改革推进的能力。
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政策导向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倒逼。去年年底央企市值管理政策的出台,明确要求通过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等方式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将市值管理纳入业绩考核的导向,让擅长资本规划、价值沟通的财务专家成为央企、国企转型的关键抓手。传统汽车行业依赖规模扩张与合资分红的盈利模式早已难以为继,当下新能源转型需持续高研发投入、自主业务亟待激活、合资板块面临下滑压力,企业必须从规模优先转向价值优先。
特许金融分析师洪杨坦言,财务专家的核心价值,正在于重构企业盈利逻辑与资源配置效率。他们凭借财务风控、合规治理与资本运作专长,既能强化内部管控、优化盈利结构,又能通过板块重组、资本化运作激活资产价值。张建勇主导北汽自主板块整合、冯长军推动东风零部件重组与岚图上市,均是财务赋能产业的直接体现。这种技术筑基叠加财务赋能的复合型管理架构,正成为国央企破解转型阵痛的关键路径。
在洪杨看来,未来随着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单纯的技术研发或规模扩张已无法支撑企业持续发展。懂财务、善资本、通产业的通才型素养,将成为车企高管团队的标配,而财务专家的密集上位,正是国企适应行业变迁、重塑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这场人事变革的深度与广度,终将决定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全球竞争中的格局与底气。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